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6期

对农广播节目采编规律刍议【2】

2014年06月11日10:51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表达方式

(一)语言简洁明快

对农广播节目的采编人员要注意尽量使用简洁、一听就懂的口语、大白话。特别是记者在做直播连线或是口头报道的时候,要把话说的清楚明白,不避讳使用俗语、土语等,且注意语速不能过快,说到一些科技信息知识或是联系方式时要注意用慢语速,甚至是记录语速,以方便农民听众记录下所需要的信息。

(二)不说外行话

农业作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有很多专有名词或专业术语,如果非农专业出身的记者不懂这些专有名词或专业术语,在采访中说了外行话,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采访的效果。因此,作为对农广播节目的记者,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各种农业知识,在采访中要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说行话,以增强沟通效果,达到理想的采访状态。

(三)真实还原再现采访对象

对农广播节目的核心受众是广大农民听众,因此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留采访录音的原汁原味。除了非常不清晰的录音外,尽量多出采访对象的语言,不避讳、不舍弃“土”语。不要因为采访对象的语言过土或是当地话,就在出了两三句音响之后压低混播出记者或主持人的声音,这就丧失了对农广播的“农”味。

(四)内容表达直率

对农广播节目要注意信息的密集度适中,不要有过厚的“壳”,保留最低限度的“必要冗余”[1]即可。每条信息要条分缕析,把信息要点说明即可,无需一些冠冕堂皇的废话。信息越清楚越简单明了,越容易让农民听众听懂、记住。

(五)语气表达情真意切

对农广播的受众群体是农民,由于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农广播的采编人员要增强与农民的沟通交流,在语言表达上要做到情真意切,增强表达中的“对象感”。切实在心里将农民听众当作朋友,用感情与他们交流,避免出现情感和语气“两张皮”的状况。

(六)表达形式多样化

对农广播的受众知识文化水平非常有限,因此节目的表达方式可以多样化,以此来提高听众的收听注意力。如可以在节目中加入拟人化的角色;设置虚拟主持人;可以设置一个模拟的家庭院落生活,以广播短剧的形式来反映听众熟悉的农村生活;制作播出农村题材的广播剧;在节目中添加快板、评书等曲艺形式等。充分利用广播的音响效果,引进各种可能的音响元素,创造出多种声音共同存在的丰富形式,势必可以不断扩大受众面,从而吸引众多潜在受众转化为忠实受众。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