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6期

对农广播节目采编规律刍议

2014年06月11日10:51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对农广播节目的受众具有独特的特征:知识结构简单、生活方式和阅历单纯、鉴别力和抗风险能力较低、属于低收入群体等。针对特殊的受众群体,对农广播节目除了具有传统广播的特点之外,还应该创立自己专属的节目采编体系。本文主要结合农业专业特点,从对农广播节目的编采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要求、表达方式、传播管道等方面,对采编规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并创新性地用“议程设置理论”为对农报道中的典型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为进一步发挥对农广播节目的服务性,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对农广播节目;采编规律;议程设置

用节目说话、最大限度的占有受众是做好专业频率的两把抓手。较之其他专业广播频率而言,对农广播有其特殊性:专业性强、地域广阔、受众面窄、受众知识结构简单、生活方式和阅历单纯、鉴别力和抗风险能力较低、属于低收入群体等,这些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农广播节目的采编制作播出方式、语言模式、叙事模式等都有着与其他专业频率迥异的特殊规律。

一、知识结构

所谓知识结构是指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作为专业对农广播节目的采编制作人员,特别需要具备以下几类具有“农”特色的知识。

(一)树立大农业观

所谓大农业观,从横的方面讲,不仅包括农、林、牧、副、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注意每一业的内部关系;从纵的方面讲,还应包括各种农产品加工业以及运输、销售等有关的服务业,把从生产到加工以及销售的全过程,作为整个产业链来看待。根据这个定义,对农广播节目的采编人员应具备更为宽泛的视野,将新闻事件放在整个大农业背景下考虑,将眼光和视角投放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二)熟知国家对农政策、法规

国家对农政策、法规通常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文件常用文体对于知识水平有限的农民受众而言,无疑难以透彻理解。而广播口语化的特点,决定了广播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广大农民听众讲清楚党的各种对农政策,因此对农广播节目的采编人员要深入理解国家各项对农、惠农政策,把国家的各项对农政策、法规记在心里,真正弄懂、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出明白晓畅的解释。

(三)最大限度获取与自己所报道领域相关的知识

农业知识对于非农专业的采编人员而言,在接受、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农广播的采编人员在具备上述两种知识结构的同时,还需对自己所报道或是关注的农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采编人员不仅要留心积累相关知识、经验,还要和该领域的专家深入交流,获得最新鲜的信息、资讯,最大限度的获取相关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业务要求

对农广播节目的采编工作是基于一般广播节目采编工作基础之上的,带有一定特殊性的广播节目采编工作。它对于从事采编工作的人员提出了一些特殊的业务要求。

(一)节目的软时效性

对农广播节目的时效性不如新闻节目要求那么严格,除了发生在农村的重大事件外,其余的信息、资讯均无较强的时效性,因此在做对农广播节目时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时间点。特别是对于一些农业科技知识,从试验到最后落实到生产中有相当长的过程,因此不能急于将尚未成形的科技知识在对农广播中教授给农民听众;当然也不能传播已经过时或是收效不明显的农业科技知识。

(二)做好采访录音工作

各种音响是广播节目的生命符号,尤其是对农广播节目丰富、清晰的音响不但可以增强节目的可听性,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农民听众对于广播节目的忠诚度,因此记者在采访时要注意做好录音工作。1.收录背景音。在农村室外进行采访时,要注意不但要录清楚被采访对象的话语,还要注意捕捉能凸显环境特征的音响因素,比如院子里的鸡叫鸟鸣声,田间地头的劳动声响等等,这样就把一个有声采访放在一个鲜活的背景中进行。环境音响可以帮助唤起农民听众的熟悉感,从而使听众产生共鸣。2.录音设备的隐蔽性。对于采访对象农民而言,对话筒、采访机这些设备很陌生,记者不开设备农民说话流畅自然,一见话筒就可能紧张的词不达意。这种状态下记者要注意先设法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感,其次学会在较为隐蔽的情况下完成采访录音。所谓的隐蔽性不是将录音设备完全隐匿起来的绝对隐蔽,而是在采访中利用采访对象的注意力转移打开录音设备的相对隐蔽,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做好时刻录音的准备。在采访农村时常会遇到一些新鲜事或新鲜人,这就要求采编人员要时刻做好录音的准备,一旦错过了最佳的音响录制时间,就很难再要求被采访对象重来一次,即使重来一次也丧失了当时当地的感情和语气,影响了录音的质量。

(三)广辟信息渠道

对农广播是设在城市里的农村广播,记者、编辑要想采制出鲜活节目就要广开言路、扩大信息渠道。开设24小时热线电话、设立畅通无阻的短信平台、发展农民通讯员队伍等,将记者的眼耳鼻喉延伸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四通八达的言路,才能保证信息流的顺畅,才能发出来自一线、基层的声音,及时播发最新鲜的资讯。

(四)培养独特的新闻敏感

对农广播节目的采编人员所面临的采访对象和听众,都具有特殊性,因此要求采编人员要培养起自己独特的新闻敏感。对农广播节目的采编人员应打破传统记者“分口”的局限,把眼光从单一的“三农”视角扩展到各行各业,要善于从非农产业发现与农相关的信息,于细微处抓大变化。

(五)做“泥腿子”采编人员

对农广播节目的采编人员要“常接地气”,做到“四勤”——腿勤、脑勤、眼勤、手勤,扎根土地做“泥腿子”采编人员。不与农民接触就无法了解农民听众真正的需要;不深入农村一线就无法知道农村的现状;不关心农业发展就无法获取农业的发展新动向。因此,作为对农广播节目的采编人员,要付出比其他专业频率节目采编人员多的辛苦和努力,脱离了“四勤”,对农广播节目只能靠采编人员空洞的说教,也就丧失了鲜活灵动的气息,对农广播节目只能是死水一潭。

(六)节目编排遵循农民作息规律

我国绝大部分农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耕作习俗,遵循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因此,对农广播全天节目框架的设立,应充分考虑到农民听众的作息规律。这样的节目安排,一是容易形成收听习惯,二是可以提高听众对节目的忠诚度,三是有助于对农广播细分核心受众,将各个时段的节目定位进一步细化。

(七)节目设置的周期性

农业生产与年节四时紧密联系,而且带有极强的周期性。因此对农广播节目的设置既需要有一定的恒常稳定性,又需要根据农业生产节奏的变化做出适当调整,需要因时而动。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