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6期

农民通讯员在对农广播中的作用探析【2】

白晓东

2014年06月11日10:53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二、“农民说新闻”提供了鲜活的“地头儿新闻”

在信息海量,传播飞速的今天,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同时报道同一新闻的情况俯拾皆是,因此,拥有独家新闻和线索成为媒体竞争的杀手锏。由于广播新闻处于媒体竞争的弱势,因此更需要贴近百姓生活的独家新闻。陕西农村广播在全省培养的200多位农民通讯员,就是独家百姓新闻的发布者,也为丰富广播新闻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广播的农民通讯员都是义务工作,他们用农民的视角,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闻,通过写信、电话或短信的形式,第一时间将田间村口、街头巷尾的新闻汇总给农村广播,再经过编辑的了解核实整理后,由农民通讯员在节目中直接说给听众。尤其是在特异天气、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是农民通讯员第一时间打电话到农村广播,通报情况,讲述事态的进展状况。

2006年入冬后,频繁出现低温、大雾天气,不但影响人们出行,而且给农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当时,每天都有农民通讯员通过电话,报道各地雾天的道路情况,提醒搞大棚生产的农民注意低温,别大意。给养殖户提示,异常天气更应注意预防家畜家禽生病等。

历年杨凌农高会上,陕西农村广播的农民通讯员是采编人员最得力的助手,他们在各个场馆发来最新鲜的报道,用农民的眼光,为广大听众挑选出最实用、最新鲜的信息,帮助听众选取合适自己的致富项目或信息。

2007年11月28日播出的“农民说新闻”谈论的是有关十七大报告如何落实的话题。农民通讯员们将十七大报告中与三农相关的条款,通过身边点滴的事情给广大听众说清楚、讲明白。节目的上半段是三位通讯员讲村民学习十七大报告之后的想法;下半段接进直播间的三位通讯员则是说各地落实十七大报告的新措施、新做法,包括土地、农村治安、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等方面。虽然讲的都是一个村子的政策或是做法,可其他听众却可以从中获益。由于是农民通讯员自己来讲述,听众会觉得更可信。

农民通讯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广播新闻信息来源过少、甚至单一的问题,同时,由于大量生活土语的使用,增强了新闻的可听性和时效性,充分体现了广播迅捷、生动的优势。

三、语言生动、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农民说新闻”节目中的主角是来自基层农村的农民,主持人只在节目中起串联作用。农民通讯员生动的语言,比起干巴巴的新闻语言,更富有灵动性,更具有生活气息和魅力。如:

“村中的道路也是大伙头疼的难题,2013年采收苹果时,恰逢半个多月的连阴雨,大街小巷、坑坑洼洼,到处都是积水和烂泥,连三轮车也无法通过,那些天,我看着满园的苹果运不回家直掉泪。”

“我老汉平生没有啥爱好,就想农闲时读读书、看看报,了解一下国家的惠农政策,前两天,我从新闻联播中看到,别的村子都建成了农家书屋,方便了农民学文化、学科技,咱们村啥时也能建成农家书屋啊!那时乡党们就不打麻将赌博了,家庭也就和睦了。”

这些出自农民之口的新闻一播出,就引起农民听众的共鸣,有的听众说,“农民说新闻”说到他们心坎里了,农村广播的节目办得很贴近老百姓;有听众的说,这些话说的实在入理,提醒及时,他们就爱听“农民说新闻”。

这些来自基层农村的农民通讯员,他们从自己身边的点滴事件出发,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农村,用自己的思维分析农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农村。观察事物的视角变了,所看到的事情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叙事模式的变化也给整个对农广播节目带来了生机,增强了农民听众对对农广播信任感。

四、农民通讯员队伍的管理和维护

建立一支通讯员队伍容易,为了维护和管理好这支队伍,陕西农村广播的编播人员颇费了一番心思。

农村广播每天设立专门的节目编辑,和农民通讯员对接,整理、修改和核实通讯员当天报道新闻的内容,再通过电话录音、制作,在节目中播放;如果遇到特别有时效性或是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也会请通讯员在直播中直接连线发口播新闻。因为每天有专人负责联系农民通讯员,修改稿件,电话录音,让农民通讯员既有组织,又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帮助,不断提高自己的采访、写作水平。

另外,农村广播还利用专职记者下乡采访的机会和农民通讯员一起采制新闻,手把手地传、帮、带,迅速提高农民通讯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有效管理农民通讯员,在颁发“农民通讯员”聘书时,就“约法三章”,明确新闻纪律,诚实、守信,不做损害农村广播形象的事情,从而保证“农民通讯员”队伍的纯洁性、真实性和组织纪律性。

每年,农村广播都会召开“农民通讯员”联谊会,评选出“十佳农民通讯员”、“优秀稿件”等,给与农民通讯员以适当的荣誉和奖金奖励。诸多通讯员都成为当地的“名人”,成为沟通媒体和听众最好的桥梁和纽带。

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来自陕西省各地的200多位农民通讯员每天为农村广播提供鲜活的三农动态,他们就像一张大网,网罗农民心声;他们就像农村广播的一双大脚,走遍陕西农村的田间地头。鲜活的“农民说新闻”栏目,给农村广播带来了芬芳的泥土气息,让农村广播的“根”,深深扎在了三秦大地上。美国XM卫星广播公司的一段宣传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工作是使电台超越传统界限,并且使你成为我们的听迷。[3]”将核心听众转化为“听迷”,才是广播媒介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和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 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 张勉之.世界广播趋势[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