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产主义化的特征之二:人人平等,消灭三大差别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体力劳动者受歧视、受压迫的状况,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或者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工农差别是一种职业差别,城乡差别是一种空间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是一种智力差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消灭这三大差别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人平等。姑且不论理论上是否要消灭以及能否消灭这三大差别,就目前的现实来看,上述三大差别在中国显然还没有被消灭,而且至少在一百年之内不可能被消灭,但是,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领域,上述三大差别基本上消灭了或者理论上可以消灭。依据是:
中国网民普及率很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16日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全国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为93.1%,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为83.2%,固定宽带使用率为79.6%。中国网民中,通过台式电脑上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69.7%和44.1%,相比2012年均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0.8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随着手机用户的增长,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在上升。根据国家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5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2.56亿,相当于中国90.8%的人都在使用手机。其中,使用3G网络的用户有4.64亿人(占比36.94%),[3]而在所有使用手机的人中,手机上网比例保持较快增长,从74.5%上升至81.0%。[4]在我国互联网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但根据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于2010年底至2011年初针对中国18个省的农村地区进行的一项定性和定量调查,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固定电话的拥有率已经降至46%,而手机的拥有率则上升至90%,家用电脑的拥有率为31%。[5]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终端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网民和手机的普及在城乡差异和工农的职业差异上已经越来越小,更不用说在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了。
中国信息终端产品品类极为丰富。2013年,中国已经赶超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市场,其中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出货比例各占50%左右。智能手机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用户关注度达到97.3%,全民智能即将实现。从品牌数量来看,2013年智能手机厂商呈稳步增长态势,仅智能手机厂商数量就已经突破110家。[6]手机的品类更多。系统上可以分为安卓(Android)、苹果(iOS)与微软(Windows)三大系统;价位上可以分为低端机、中端机、高端机;性能上可以分为普通手机、智能手机;样式上可以分为直板、滑盖、侧滑盖、翻盖、旋转盖;品牌上就更多了,国内外参与竞争的主流品牌就不下10个,品种上百个。从售价上来看,既有从2000元左右到万元以上的各种台式和笔记本电脑,也有从1000元左右到5000元左右的各种手机。也就是说,不管你的审美趣味和收入如何,总有一款电脑或手机适合你。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