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一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全民健康梦”

金振娅

2015年01月01日07:35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全民健康梦”

  冬日的海南三亚,和煦温暖。

  2014年12月11日,三亚妇幼保健院,9层会议室正在召开“三亚妇幼卫生信息质控通报会”,60位来自不同乡镇的信息员齐坐会场,主持会议的是这家医院基层科负责人韦辉。

  在他的面前,是一张张统计表格: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漏报情况……“这些基本信息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这本台账对国家卫生政策制定有着重要影响。”韦辉说。

  与记者交谈时,这位土生土长、讲一口浓重方言的海南本地人,话题始终不离公共卫生工作。

  “公卫工作像打地基,很烦琐,但很有意义”

  采访当日,三亚妇幼保健院产科,记者遇到了一位怀孕37周的黎族孕妇,这位准妈妈脸上写满了喜悦:“我在这里享受了5次免费产检,打算在这里生宝宝。”

  韦辉告诉记者,在整个40周的孕程中,居住在三亚的孕妇可以享受5次免费产检。目前三亚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已达到99.99%,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但是,他介绍,多年前由于传统习俗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和少数民族女性,缺乏产检、住院分娩意识,更愿意在家生产,导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集居山区的新生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

  1997年1月,韦辉从海南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时,一心想着当临床医生,没想过干别的。

  事与愿违,他被三亚妇幼保健院分配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具体来说,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全市的妇幼保健工作。但是,随着出生缺陷干预、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诸项工作一步一步开展,他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

  已是不惑之年的韦辉至今记得,1998年,为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妇幼卫生保健子项目的贷款,提交儿童死亡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等翔实的数据是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当时,市、乡、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尚未建立,相应的统计数据从何而来?按项目设计和要求,要对农村地区10万人进行基础信息调查摸底,当时三亚市妇幼保健院组织了一支调查“敢死队”去搜集数据。

  韦辉说,那会儿村村尚未通公路,有些山路几乎成70度角,为了赶进度,他们骑着摩托车也要往上冲。

  “有一次,我和3位同事去雅亮乡东方红村调查,我们搭乘的车因路滑差点坠入山谷,还好有惊无险。”韦辉告诉记者。

  韦辉说:“临床医生服务的是个体,治好患者的病很有成就感,相对来说,公共卫生人员服务的是群体,更多的是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工作像打地基,不仅烦琐而且见效慢、压力大,但很有意义”。

  “公卫工作的春天真的到来了”

  在艰辛的17年历程中,韦辉感受和见证着基层公共卫生工作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1998年,在全市15个乡镇级卫生院中,妇幼人员数量仅占全市的30%,医师以上职称的只有30.9%,尤其缺乏产儿科专家型人员。”韦辉说。

  但是,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尤其是国家启动新医改以来,基层公共卫生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韦辉介绍,目前全市共有11个卫生院、3个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农场医院,有妇幼保健员290人,人员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

  韦辉所说的新医改,面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和城乡居民享受医疗资源差距较大的现状,“公平”是它的目标所在。

  新医改承载着13亿人的希望,艰难起步。随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四项基本改革的两项逐步启动和建立,这让韦辉看到了希望。

  之前,乡镇卫生院的产儿科条件很差,大部分卫生院没有新生儿抢救台、暖箱和综合产床,这也是造成农村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那时候,我们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一忙就是十天半个月。医改后,有了政策和项目支持,妇幼工作越来越好做了。”他欣慰地说,医院在人手较紧缺的情况下决定成立基层指导科,并安排专人负责全市妇幼卫生工作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当时就知道公卫工作的春天真的到来了。”

  他向记者列举了一连串数据:“三亚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0年为17.94‰,2014年下降至9.27‰,孕产妇死亡率2000年为144.33/10万,2014年没有孕产妇死亡。”

  目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软硬件好多了,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居)委会均有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工作。随着三级网络日趋完善,“从网络直报系统上可动态掌握每个单位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说到这些,韦辉显然很有成就感。

  “公卫工作做好了,距离全民健康的日子就不远了”

  2014年12月10日下午3时,凤凰镇梅村剪哈村民小组。

  两间砖混结构的平房,一间简易厨房,一个养着两只小黑猪的猪圈,几棵槟榔树环护左右,这就是黎族妇女吕能的娘家。身材略微发福的吕能在院里忙碌着,5岁的儿子正在屋里看书。

  看到韦辉和记者一起来了,吕能热情地招呼着。

  “那是2011年11月的事情,村里信息员通过三级网络上报了吕能的困境。当时她怀孕35周,经医院诊断发现有造血功能障碍,因家境贫穷付不起医药费而回家待产。有关部门经过核查认为,吕能符合‘三亚市农村贫困高危孕产妇项目’救助标准。”韦辉回忆,在项目的帮助下,吕能得到无偿资助1万元,并因为身体特殊情况被项目组送到海南省人民医院产科待产。

  “令人高兴的是,吕能怀孕40周足月生产,母子平安。”韦辉介绍,这个救助项目在新医改启动前后那段时间实施,得到了市政府和市妇幼保健院的支持,截至2014年12月,已累计对196名孕产妇进行救助,共发放救助金50余万元。

  “公卫项目做好了,最终是老百姓受益。”他介绍,分布在全市141个行政村42万名妇女儿童,正享受着每一项公共卫生项目的服务: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艾滋病和乙肝母婴保健传播阻断、0~6岁儿童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等等。

  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公卫工作做好了,距离全民健康的日子就不远了。”他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真诚!

  (本报三亚12月31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