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1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传媒新时代电视新闻节目抢滩的基本功

——从电视新闻标题谈起

冯 禹 韩卫东

2015年01月05日17:01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新闻标题是电视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新闻报道内容一起,构成电视新闻的全部,而作为电视节目的可视化部分,电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电视新闻节目播出量激增,电视新闻从业者队伍空前壮大的今天,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电视新闻节目不重视新闻标题,甚至忽视电视新闻标题艺术性的现象日益严重。为此,笔者从实践出发,分析电视新闻标题的创作方法,以期引起共鸣,同时引起同行们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电视新闻;标题;创作;艺术

现如今,影像已不再是电影院和电视台的专属产品,网络和更多的便携移动终端也成为影像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作为影像主要类别的电视新闻,则是这些传播平台的重要内容,而当电视新闻铺天盖地地充斥大小屏幕的时候,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这些新闻节目无论内容怎样,标题的制作,却成了一个问题,很多节目不讲究标题,甚至有些节目竟然是文不符题。

作为一种声画艺术,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画面拍摄和文稿(解说词)写作当成电视制作的头等大事,而对于电视标题总是轻描淡写,尤其是在节目的策划、筹备阶段,标题有时会更笼统、更含糊,等到节目制作完成,随便安排一个标题了事。为什么呢?实际上不外乎四个原因:一是因为标题在新闻中不占主体,不宜在画面上长时间的停留;二是因为电视标题不像纸媒那样在字号和句式上可以任意发挥;三是时间太紧,由于抢时播出,留给标题思考的时间就少之又少;四是改动复杂,即使编审发现问题,一般如果是“不伤大雅”,也就“得过且过”了。殊不知,电视新闻现如今也已进入一个海量时代、标题时代,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下功夫制作,让它抢眼,为电视新闻增色添彩。

而现在,由于电视新闻竞争激烈,忽视标题的现象就更加严重了,而作为构成新闻内容之一的标题,缺失了精彩,再生动的内容,都可能索然无味[1]。如何做到电视标题的提神和抢眼?笔者做了详细的剖析。

一、信息量在标题中应有所展现,而且要准确、鲜明

标题一般是内容的浓缩与精华,电视新闻节目的标题也必须做到这样。电视节目的标题一般是直奔主题,不可能再有引题或副题,而且要简明。这就要求作者要把握内容的核心,用最简洁的语言和最直接的字词,把内容的精髓提炼出来。如一则社会新闻是这样的,《公公霸占我三年》,短短七个字,把一个妇女的无奈、恐慌和反抗以及道德层面上的批判与思考都显现出来,仅仅看标题,就可以看到内容,甚至可以开始思考。而“霸占”这个词,又把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做到了准确、显眼。“三年”,又有了信息量,事件的源起、过程和结果,都在这“三年”之中。可以说,这样的标题就抢眼、提神。而有些标题则是令人摸不着北,同样是农高会,一家网站的新闻标题是这样的:《高人相会》,像这样的标题内容是什么?跟农高会又有什么关系?

二、新闻的诸多要素要通过凝练的标题予以传递

新闻标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用来叙事的。知晓了这一点,在标题的写作中就能出彩出新。我们知道,电视新闻中的“四化”是近些年新闻改革的主调,即新闻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这样以来,原来复杂的新闻,就有了“事件、人物、故事、细节”这样的脉络和要素。看看这样一个标题《书记鞠躬劝退千余人》,字数不多,主谓宾清晰明了,但新闻的几个主要要素也非常明显,电视新闻的内容与主题也就非常明白了。实际上,电视就是需要这样的标题,不仅吸引人,还能抓住人。

这样的主题是在对新闻事件和报道内容充分了解和高度自信的前提下概括出来的,并不等于把事件或内容随意总结出一句话权作标题,那样的话,会使新闻出现平淡无奇,甚至丢掉看点,失去观众。

三、电视新闻标题也需要创意,而且要新颖、别致

对于电视新闻标题的创意,不是在一个新闻节目的制作中挖空心思,这样既费时间,也未必有所成就,这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日积月累,而且养成习惯,平时多加训练,需要时随手拈来。这就要靠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敏锐的新闻嗅觉,靠采访得来的鲜活材料,靠扎扎实实的学识水平,靠独到的多向思维,靠新颖别致的创意,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鲜活语言。有一条电视新闻报道了陕西汉中钢铁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改制后,终于结束了建厂40多年来钢厂产铁不产钢的历史。如果将这条电视新闻标题定位为《汉钢60万吨连铸炼钢投产,结束不产钢的历史》,就毫无新意和特色可言,但若拟为《汉钢不惑之年喜得合格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就新闻报道的形式来看,一个事件有多个角度可以挖掘报道,一个好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知力,还有分析综合的能力,把一个事件鲜为人知或者人皆欲知的东西挖掘出来,报道出来,才是功夫,而标题,往往就是这一能力的具体体现[2]。是标题,让一则新闻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和值得一看的妙趣,而报道的内容,则应当是对标题的注解和延伸,明白了这一点,对标题的注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四、朴实生动的律动文字

电视新闻标题既要朴实,又要力求生动。在制作电视标题时,文字要做到仔细“推敲”,切记干巴枯燥,要想使标题鲜活生动,办法之一就是要擅用动词。精确地使用动词,可以让整个标题灵动起来,从而也让新闻事件跃然纸上。同时多用对仗手法,合理使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谐趣之语,使标题既朴实又生动。例如电视新闻《小标识、大冲击》,揭示了一家企业,由于产品包装袋上一处小小的承诺标识失信,引发消费投诉,结果给企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冲击、大损失。

记者用“小”和“大”的对比,使标题凸显了问题的实质,从而引人深思。又如电视新闻《泾阳奶农对“牛”弹琴》,反映了泾阳县农村养牛小区,为了使牛奶产量提高,这里的农民在农牧科技专家的指导下购买了一套组合音响,天天对“牛”弹琴。没想到花费不过两千元的音响,使五十间牛舍里的八十头奶牛的奶产量增加了10%,给奶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记者精彩使用了“对牛弹琴”这个成语,使标题妙趣横生、锦上添花。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字语言更是包罗万象,如今的网络上对语言文字的掌控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上,这样的用法也可以用作参考,虽然在正规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比如电视台)对于网络流行词汇有一定的戒备,但如果是那些“巧夺天工”的贴切之语,还是可以拿来一用的,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以生造或者篡改既定的词语,尤其是作为汉语言文化瑰宝的成语,不能让这些词语偏离或背离原有的意味,以免误导观众。总之,在一个文化素养深厚,新闻基础扎实的记者笔下,新闻标题,一定是带有律动的优美文字组成的一个寓意深远的话语,是它,导引着新闻节目异彩纷呈。

综上所述,新闻标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传播的开始,是一种“最初信息”,这种信息需要精彩点题、引人注目、适度准确、耐人寻味。只有这样,才符合传播的规律,才能调动观众的收视兴趣[3]。

当然,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而言,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要具有以下素养,一是勤于学习,向书本,向前辈所做的节目学习,同时,也要向生活学习,在现实当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二是要深入采访,要想制作出好的电视新闻标题,扎实深入细致的采访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洞悉新闻事件,才能提炼出具有“点睛之笔”的新闻标题;三是要严谨细致,遵守新闻纪律。“新闻无小事”,对待每一条新闻,客观公正始终是生命线,所以在艺术化的标题和真实及时的新闻报道之间,要学会找到平衡点,且不可为了一个标题,而失却一个好的角度,甚至一条好的新闻。只有做到以上三点,对新闻标题的探索,才算是真的有意思,也有意义。

无论是什么样的标题,最关键的还是要受众理解。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众需要在对标题关键词的把握中选择、组织并解释,从而基本还原出一条大致的新闻事件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刺激观众、制造悬念、最终达到传播目的的手段。(冯禹为陕西广播电视台 生活频道运营部副主任;韩卫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参考文献:

[1] 刘保全.新闻标题制作技巧百家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2]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修订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3]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