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起步晚、发展快,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使其在不断前进的社会浪潮中稳定、健康的发展,将是下一步前进的重点;现阶段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同质化节目增多、优秀主持人缺失以及缺乏品牌意识等。本文将从我国谈话类节目发展演变的历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力争找寻到一条适合本国的谈话类节目的未来发展道路。
关键词:大陆;谈话类节目;演变历程;发展趋势
一、谈话类节目形式的演变
学界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众说纷纭,《电视百科全书》(美)中对“电视谈话节目”给出如下定义:“一种围绕着谈话而组织起来的,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内开始和结束,且要保持话题的敏感性,以便能提起广大观众兴趣的表演。”罗莉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第四册电视播音与主持》给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界定如下:“由主持人邀集嘉宾(含观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平等民主、真诚和谐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电视言论节目。[1]”她重点强调话题讨论的广泛性和参与者讨论的平等性。郑祖武在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视新闻报道学》中,立足于电视节目形态学给电视谈话类节目做出的定义是:“谈话人(包括特邀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就某一话题商讨和论辩、交流提出各自观点和看法的节目。它是电视媒介参与社会讨论的形式,起到了让群众参政、议政的作用,进而沟通、理解,形成对问题的‘共识’。[2]”他的观点针对谈话节目的功能性。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一般在固定谈话场所举行,围绕一个统一话题,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展开民主、自由、不背离创作目的群言式的交流、对话。
我国谈话类节目形式的演变伴随着其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1.“一言堂”阶段(1993~1996)。这一阶段,以《东方直播室》开播为标志,延续至《东方时空》开播,历史3年。1993年1月,《东方直播室》每晚7点在上海东方电视台的演播厅直播谈话节目。在那个年代,《东方直播室》带给人们的最重大的改变,就是首次将观众请入演播室,使得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一起,努力构建“大家谈”的方式,可具体实施起来,观众的参与性略显不足,且受限于技术手段传播范围较小。但是作为我国谈话类节目的早期探索,为后来的谈话类节目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我要说”阶段(1996~2008)。这一阶段,以《实话实说》开播为标志,延续至《天天向上》开播前,历史12年。《实话实说》栏目标志着电视谈话类节目真正走进广大受众的视野。《实话实说》的开播打破了原本“一言堂”的电视节目形态。首先,观众的态度从“要我说”逐步转变为“我要说”,并且事实雄辩的证明我们的观众“会说”、“能说”;其次,在谈话类电视节目的选题方面也有十分显著的突破,不再把目光桎梏于“国事”、“天下事”,而是转向“家事”、“身边事”,从而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题;最后,《实话实说》栏目在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叙事方式上做出了创新,如谈话式、座谈式、倾听式、辩论式等诸多方式的尝试。随后其他电视谈话类节目顺理成章的在全国各个电视台取得了良好的收视。
3.“综合创新”阶段(2008~)。2008 年8月《天天向上》栏目的推出,开启谈话类节目与其他节目之间,形态融合的先河。通过节目形态的融合,该节目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节目特征,并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首先,节目主持人方面,不再是沿袭以往的单人或成对搭档,而是推陈出新以名为“天天兄弟”的主持群的形式出现,他们都拥有独特的性格特征,获得了各个审美阶层观众的青睐;其次,节目内容方面,加入了嘉宾的才艺展示和游戏环节,欢声笑语中推进节目的主题;再次,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嘉宾的来源也是横跨各行各业。焦点不再只放在影视明星或社会各界名流,任何职业、各个阶层、不同身份的个人或团体都被挖掘出了别具一格的亮点。最后,节目还设有独有的特色板块——《中华礼仪之美》,以情景剧的模式介绍传统文化,既普及了知识又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二、谈话类节目主持方式的演变
1.“主持”的淡化——主持人从谈话的主宰者到参与者的演变。由于节目形式的不断演变,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节目主持人从冰冷的主宰谈话并严格操控舆论导向的“机器”转变为以“人”的形式出现在谈话中的参与者,有些时候甚至是聆听者。《实话实说》是这一转变的典型代表,主持人崔永元从形象到语音面貌再到节目中的衣着上,都散发着一种如同邻家大小伙子的亲和力,主持风格诙谐化,主持语言口语化,无形之中拉近了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的距离。
2.主持人的“品牌化”——主持人从参与者到代言人的演变。随着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主持人的品牌效应逐渐出现,并不是因为主持人需要说的话很多,而是看其是否能让嘉宾说更多观众想知道的话,因此在这一时段,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开始起到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观众选择节目时不再单一的去关注嘉宾是谁,而是因为喜爱主持人采取关注这档节目。提到《面对面》《艺术人生》节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严肃睿智的王志和真诚深情的朱军,其次才是出席过节目的嘉宾以及涉及过的主题;又比如《鲁豫有约》《小崔说事》《非常静距离》《杨澜访谈录》甚至节目名称上就体现了主持人的“品牌化”。
三、我国谈话类节目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谈话类节目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发展,但其中所暴露出的弊端与问题却很值得我们去深思。规整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质化节目的增多及其对策。(1)同质化节目增多。自从《实话实说》获得观众的广泛认同。各级电视台便开始生产类型化的谈话类节目,一时间,类似《实话实说》样式的谈话类节目层出不穷。但在这些百花齐放下的谈话类节目,“寿命”却很短暂。如果只是遵循“拿来主义”,不因地制宜做出改变,流水线般地生产出来毫无个性的节目,只会造成观众的流失,严重的甚至会影响频道的品牌。观众对于这种“炒冷饭”式的节目的关注度正在与日剧减。观众对于谈话类节目的热情集中在话题或带着话题的当事人身上,因此好的话题才是保证收视率的根本;(2)注意分众传播避免节目同质化。在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策划阶段应该注意分众传播,做到更加专业化、更加对象化。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对象专业化、内容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电视谈话类节目的选题和定位也要顺应趋势,电视台应该根据自身定位和受众群体选择适合自身的选题,比如地方台电视谈话类节目如果盲目把话题定为《电子商务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就不如定为《谈谈支付宝给您生活带来的改变》,这样更容易让受众理解。
2.优秀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缺失及其对策。(1)优秀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缺失。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节目,主持人在谈话类节目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节目中,主持人代表节目主创,承担着引出节目内容,推进节目进行,把握谈话基调的重任。主持人作为节目观点的传达者,都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一些节目从创建之初就是由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的。这并非只是一个噱头,是否有一个出色的具有影响力的主持人的确会影响到一档节目的兴衰。崔永元2009年离开《实话实说》栏目后,节目收视率就大幅下降,乃至退出了中央一套的播出平台;(2)优秀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培养与甄选。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选用应该从培养和选取这两方面入手。首先,相关高校在培养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时,可按学生特长分类培养,定向加开指向性较强的专业课并开展实践,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不忘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在针对电视谈话类节目选择主持人时,也并不必完全拘泥于科班出身;谈话类节目区别于新闻节目和娱乐类节目,对主持人的形象、声音要求并不十分苛刻,而是要求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知识面的广博,个别专业性强的谈话类节目还要求主持人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求突出“人”的概念,而淡化主持的刻板。
3.品牌意识薄弱及其对策。(1)加强品牌意识的原因与重要性。目前谈话类节目风格特点不突出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观众记不住,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最便捷、高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树立独有的主持人效应,一个好的主持人往往能决定一档节目的未来。但现阶段很多节目主持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是按部就班的充当报幕员的作用,这样既不能很好的和嘉宾进行互动,也不能使观众对主持人或节目又较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品牌的塑造;(2)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塑造自身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节目品牌,二是节目主持人品牌。湖南卫视从2008年8月4日开始,以每天循环播出多期宣传预热节目——《天天向上前传》,前传的播出是为了让观众了解节目形式,对节目内容产生兴趣,为周播节目造势。主持人方面,《天天向上前传》把主持群塑造成古老书院里的书生,他们英俊潇洒、貌美多姿、博学多才,把几位或新或老的面孔打造成有“偶像天团”之称的品牌主持群,从无到有的把品牌根植于观众心里。
电视谈话类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为受众提供一个平等的、多元的对话氛围,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并且谈话类节目的话题和所提出观点具有一定的社教功能,宣扬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此外,在当今社会中,谈话类节目不但具有传达信息、心灵互动等传统作用,其更加重要的一点的功能在于“谈话”已成为一种能够让参与者放松和宣泄的途径。
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前正站在做出选择的关键点,一些电视谈话节目走的过于偏执,一味的满足大众的窥私欲。另一些节目仍然在努力的追求真理,用于承担社会所赋予媒体的责任。我们在媒体的商业化进程中,只有打破僵化的模式,积极吸收各种有益的思想文化养分。才能更好更健康、更长久的发展。(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第四册电视播音与主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2] 郑祖武.电视新闻报道学[M].宁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