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1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社交媒体在广告摄影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郑  丹

2015年01月07日08:30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群体内的广泛运用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社交媒体和广告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能让传统课堂以平易近人的面孔融入学生群体,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传播广告行业资讯。《广告摄影与摄像》课程借助社交媒体构建出创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实验流程上、效果评估层面等方面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社交媒体;广告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社交媒体正在改变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呈现信息以及判断内容质量与价值的方式。来自麦肯锡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截至2011年底,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已达3亿,中国拥有全球最多和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在这些群体当中,教育工作者、学生、校友以及普通大众经常性地使用社交媒体来分享讯息。高校主要通过官方微博增加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在高校的教学方面,社交媒体的使用程度远远落后于在线教育网站。高校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流,传统授课仍然是学生们最常接触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换个思路来说,既然高校教育短时间内难以一举改变原有的面貌,那么把高校教育与数字媒体相结合也不失为一种探索。高校并不是教育数字化进程的反对者,如果能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装潢课堂,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教学创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亦大有可为。

广告摄影与摄像课程相比其他人文类课程有所不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广告专业理论,熟悉设计软件操作,掌握摄影和摄像等设备的使用,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视觉传达理论表现灵感和创意,表达自身对于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践性,课程创新的探索空间较大。广告行业本身与社交媒体联系也较为紧密。结合社交媒体的平台,让广告专业课堂变得更为“有趣”,在广告摄影与摄像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与促进作用。

一、社交媒体在广告学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社交媒体原为Social Media,也有翻译为“社会化媒体”,学术界对于社交媒体概念的界定和理解并没有达成一致,一般用来指可实现即时、分享、互动、参与的自媒体平台。高校大学生以90后居多,大多数喜欢通过社交媒体关注明星、专家、企业家以及朋友等发布的信息,以关注对象为信息源获取资讯,通过分享感悟、评论进一步传递信息,建立符合个人兴趣与需求的信息知识圈。

1.社交媒体的运用促使高校课堂更平易近人,融入学生群体。随着通讯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自媒体平台的增加,大学生们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不再是原有的单一渠道。他们不仅仅是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获取,还可以从专家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以及网络在线视频等网络平台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点对面传播导致教学反馈不够全面。但是在社交媒体这样的网络平台上就不同了,社交媒体能基于大学生们的专业兴趣“随时”开展话题讨论,信息传递更具有针对性。

2.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可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广告摄影教学结合社交媒体的信息发布,更容易让师生之间共享和传递课程信息,增加与学生在理论学习层面的互动性。而且因为没有时间和地点的束缚,课堂教学的延续性可以增加,可以进一步讨论教学疑难点。运用社交媒体促进教学的互动效果,能够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资源。

3.社交媒体的“分享”特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广告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结合社交媒体,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社交媒体,与同学和老师第一时间一起分享,这不仅符合社交媒体用户喜欢分享图片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社交媒体的平台,可以让学生作品有更好的展示空间,让学生相互之间形成竞争意识,使学生从被动完成作业到主动参与广告作品设计中来,从而达到广告摄影和摄像课程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4.社交媒体的资讯发布促进学生研究新媒体与广告之间的联系。与广告行业联系紧密,使用社交媒体有助于结合行业热点信息。广告行业自身广告行业与社交媒体的结合比较密切,广告行业在运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方面比起其他行业更为迅猛,广告活动本身的话题性和娱乐性也容易吸引学生关注。

二、社交媒体在《广告摄影与摄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将社交媒体运用在《广告摄影与摄像》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并非要颠覆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而是将社交媒体作为课程教学的扩展平台,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方式融入到教学环节之中,力图将社交媒体有效地融入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社会实践能力。总的来说从以下五个层面展开:

1.理论教学层面: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可偏颇。将理论教学内容结合社交媒体平台,操作方式与一些高校所推广的慕课相似。慕课需要学校提供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支持,这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具有一定操作难度。而在社交媒体上,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和研究背景等资料上传至社交媒体,学生在课前可以进行课程体验,对即将讲授的知识了然于胸。在课后,教师可进一步上传课程案例和课件,并强调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能够巩固课程内容,加深印象。在社交媒体上,学生可以实现更大范围、更长时间的讨论、比较,并且可以上传自己认可的相似案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也可以鼓励学生提供案例表达不同意见,促进讨论式教学的深入进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实践教学层面:《广告摄影与摄像》课程的实践教学以锻炼学生的器材操作技能,表达广告创意和展现艺术审美为主,学生在实践课上会拍摄大量摄影和摄像作品。结合社交媒体,实践教学的管理将更为便捷,主要完成四个步骤:(1)实验课前上传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演示视频至社交媒体,学生观看熟悉内容并知晓应携带的设备。(2)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践作品,通过社交媒体上传摄影和摄像作品。(3)师生在社交媒体上评估、讨论作品。(4)师生对作品共同评分,并对作品进行总结和修改,进行教学反馈。在以往教学活动中,这些作品只是以作业的形式上交,老师进行点评批改,再把其中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讨论。尽管增加了一些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但是并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互动效果也不理想。但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社交媒体,学生成为了“传播者”,作品会通过学生的个人人际网络进行传播,可以让学生作品有更好的展示空间,老师和学生能以自由讨论的方式交流,对提升实践教学层面的管理有所裨益。

3.效果评估层面:《广告摄影与摄像》实践教学以项目式实验为主,分为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均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只对有实验操作进行指导。一般由5~8人组成一个小组,分别开展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

在个人项目中,往往围绕同一主题拍摄。在实践教学时,以社交媒体为平台,拟定品牌的拍摄主题,让同一团队中的学生负责设计一套完整的拍摄方案并实施拍摄。在拍摄完成后,同一小组的学生将自己的拍摄作品上传至社交网络,通过阐述核心概念和表达创意选出最佳作品。

团队项目以多人创作为主,可将团队的广告摄影作品或广告视频发布于社交网站上。每一小组为团队作品设计一整套社交媒体投放方案,用以分析当前团队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广告传播的现状,并对所发布的广告摄影作品和广告视频进行跟踪、分析和回应。教师指导学生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也可进行在线深度访谈。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团队对社交媒体的运用方案的建议。

4.社会实践层面:由于社交媒体的开发与分享功能,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实验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把实际拍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社交媒体看作是一种与社会取得联系与沟通的平台,参与到一些大学生活动与专业大赛中,鼓励学生参加学院奖和大广赛的相应单元,例如学院奖近年中某个参赛单元就增加了类似项目,让参赛学生把拍摄时间较短的视频作为参赛内容上交,同时要求参赛者通过自己的社交圈发布。

三、总结与反思

面对这种《广告摄影与摄像》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自然会产生新鲜感,个人和团队之间也会形成一种竞争压力,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得到调动。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教学中的项目不宜过多,过多的话学生的精力容易分散,而且积极性会有所下降,最好以3个的综合性项目为主,再结合演示性实验项目和验证性实验项目。另外,这类竞争项目需要有可操作性,实验的主题简洁明晰但是又留有空间,否则学生会因难度过高或者没有挑战性影响教学效果。另外,社交媒体纳入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受到学生的个体排斥或者竞争带来的情绪紧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引导,随时鼓励或者协调学生的情绪。

总而言之,社交媒体引入广告专业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角色从传播者变为启蒙者,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社交媒体给高校教育带来的更多是反思,大学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角色正在进一步“被边缘化”。高校教育如果视社交媒体为“洪水猛兽”,一味阻挠、抨击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如何“疏导”学生合理使用社交媒体、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更为迫切。教师能够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教学创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重视教学,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不断创新高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高校教育不应是数字化进程的反对者,用先进的数字教育技术武装课堂,让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效率大幅提升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宗旨。(作者系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 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2] 袁朝晖.改善课堂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1985(4).

[3] 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其实[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4]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