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我是歌手》依然很火,但这个火,却越来越虚。
既然火,怎么还会虚?收视够强,话题够多,这样都叫虚?
是的,在笔者看来,《我是歌手》已经背离了节目的初衷,在 “跑偏”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如此下去,眼前的繁荣当然也只能是一时的虚火。
第三季首场播出后,关于收视开门红的话题乏人问津,反而是针对节目制作方向的质疑声汹汹而至。是观众口味越来越高,学会吹毛求疵了吗?非也。实际上,观众的要求很简单,他们仅仅是希望看到一个节目的诚意。
《我是歌手》曾经很有诚意。 2013年,第一季刚刚面世时,喊出了“回归音乐本质”的口号,立志要做一个实质大于噱头、真正尊重音乐的节目。这样的宣言令人感动,尤其是对于那些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在“不煽情便不成活”的媒体法则下,能有一个以呈现艺术本质为目的的节目,实在不容易。
然而,这份感动和期待似乎结束得太快。自第二季开始,《我是歌手》便渐渐远离了最初的立意。炫技、包装、炒作等与音乐无关的花样一浪高过一浪,而音乐本身却显得不再那么重要。第二季“跑”出的邓紫棋,红透华语乐坛,称得上是2014年的现象级歌手。但是,她的成功恰恰映射出 《我是歌手》的变质。
去年底,谭咏麟在出席一项音乐颁奖礼时,称赞韩国歌唱比赛《Super StarK6》的冠军郭真言没有在比赛时一味飙高音。有评论将其解读为暗讽邓紫棋。不管谭咏麟有没有潜台词,但他的发言的确从一个侧面说明——高音不代表音乐的品质同样高,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而拼嗓门就更加与音乐的真义背道而驰。
第三季首场打分,安安静静唱歌的陈洁仪排在垫底位置,而炫高音的歌手们不出意料地位列前茅。这几日,很多人在讨论陈洁仪会不会成为最先被淘汰的歌手,而提出的理由大多是“她固然唱得很好,可是不适合比赛”。这是一个令人困惑又感到伤感的理由,原来一个歌手的失败是败在不会比赛。
飙高音不是缺点,但是,唯高音一定有问题。歌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看的。观众需要的是音乐的滋养,而不是狮吼的骚扰。
灯光舞美、服装造型,以及花里胡哨的肢体语言,再加上刺激肾上腺素的各种技巧展示,这些材料拼凑出来的是秀场明星,而不是歌手。一个真正的歌手,只需要一把好嗓音、一份对音乐的虔诚,那便足够。
明天,《我是歌手》第三季将播出首轮第二场,陈洁仪会不会被淘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节目不要将音乐的本质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