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我是歌手""表情帝"观众养成记 有表现力更易入选

陈文

2015年01月19日07:43  来源:新闻晨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晨报记者探营《我是歌手》 “表情帝”养成记


  《我是歌手》唱到第三季,网友戏谑,这几年来不管台上歌手表现怎么起伏,发挥最稳定的还是台下的观众。

这实在是一个已经陷入“罗生门”的话题。三季以来,《我是歌手》一直与职业观众的争议纠缠不清。按理说,节目组只要少剪几个所谓“表情帝”的镜头,就能轻松避开这些争论,但奇怪的是,总导演洪涛偏不。而看客们也一直津津乐道于台下观众们的沉醉表情,一边叫着“节目组应该给他们的盒饭多加一根香肠”,一边抱着怀疑一切的眼光,哪怕节目组屡次三番澄清。这就是音乐带来的强大感染力。

晨报记者近日再次来到《我是歌手》的竞演舞台。这一次,记者对焦台下的观众,针对职业观众的话题,从报名程序、现场体验、节目组答疑、观众感受、幕后故事等多个环节,试图揭开围绕了这档节目三年之久的“职业观众”之层层迷雾。

报名

百里挑一有表现力的人更易入选

第三季《我是歌手》播出之前,湖南卫视曾在一次公益活动上,将3张节目现场的VIP票拍出306万元善款。尽管这不能直接等同于“观众席”的价值,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想要成为那500位“表情帝”的难度之高。

那么,想要真正来到现场聆听歌手们的现场,到底有多难呢?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第二季的比例大概是100:1,今年至第三轮竞演录制,比例则上升一倍,达到200:1——据透露,前三轮录制一共1500位观众,是从30万名报名者中随机抽取而来的。

这些数据是节目组提供的。而记者上周四在节目录制现场采访到的一手数据,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观众是如何产生的。节目现场,记者看到了在500名观众评审之外的“加座观众”,这对电视观众来说是看不到的“盲区”。这些“加座”怎么来的?说穿了,电视台要招呼客户、媒体,还要对台里台外各层面托进来想体验一次节目的“关系户”有所交代,于是在常规座位之外,加出座位来。不过,既然有了“加座”,就促成了“黄牛票”(因为500位大众评审的门票是实名制的),记者来到现场的当天,手里的加座票就遇到了热心“黄牛”的询问,并开出4000元“真金白银”的收购价。“黄牛”告诉记者,首场录制的加座票已经被炒到上万元一张了。“这种抢票的激烈程度,按道理大众评审应该付门票钱才是,谁还会蠢得再花钱请观众呢。”一位湖南卫视的内部人士如此感慨。

而在如此紧俏的情形下,如何报名成为大众评审,如今变成了一门手艺活。记者从节目组了解到,想要来到“歌手”现场,成为拥有投票权的大众评审,只有官方电话和网络报名两个通道,还要通过多道审核程序,唯一的办法就是——每一轮都报名。如果你足够幸运被抽中,到湖南的交通、住宿都需要自理,节目组只管一餐盒饭(是的,电影里演的不是假的,真的只有盒饭),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被选中的观众如同中奖一般,不远万里欣然赶到现场。

记者了解到,导演组会审阅报名资料并通过15个考核问题进一步了解报名者的情况,从电脑初选中选出1000-1500人进入下一阶段。随后,节目组会派人一一联系报名者,从第二轮胜出者中选出800名表现力、积极性和热情度比较高的人选,再由一个20人组成的工作团队,每天不间断工作15个小时以上,把最后的人选、时间和流程确定下来。

现场

录前培训导演轮番上阵打“鸡血”

最重要的一环是在录影前,现场导演会对观众进行培训:比如,坐着不要驼背;鼓掌时举起双手;当摄影机对准你,不要扭捏躲闪;追光亮起,主持人和歌手上场时,要用掌声来欢迎,“想站起来就站起来,想怎么动就怎么动”。

《我是歌手》的热场导演,恐怕是记者经历过那么多的节目录制中,最有煽动力的一个。下面截取几段现场导演原汁原味的热身词,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给现场观众打上“鸡血”的:

“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曾带着耳机听歌,也都在KTV听过歌,所以当耳机插入耳朵的时候有没有人会潸然泪下?有没有人会心里一酸?这就是为什么来到《我是歌手》有人会被感动,有人会非常High、非常有活力。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有表情呢?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演唱者给他们带来了演唱的快感。”

“大家还记得之前有一首歌叫做《饿狼传说》吗?我为什么要说这首歌?因为这首歌第一个音——架子鼓的声音就是身后架子鼓老师打的,你想那个音拍出来很震撼,真的现场我看到有的观众评委被吓到,有的被震撼,有的更像一根火柴瞬间被点着了,音乐就是被身边的人感染,我现在不能给大家打包票说你们会哭,等今天的歌曲唱完你们就知道了。”

接下来,总导演洪涛出场继续“煽动”观众:

“为了让大家看到最好的表演,我们用了最好的音响,我知道非常贵,全国只有三套,而且签合约的时候还说不准用于商演,现在我们小小的演播厅最多800人独享,真的非常奢侈。我们的音乐总监虽然是因为我们节目才红的,但在我们节目之前也是非常牛的音乐人,王菲、陈奕迅的演唱会都会找他做音乐总监,因为他有一个很牛的地方就是他能把最牛的音乐人都请到,如果唱片专辑能够请到这些人做唱片那真是唱片公司要花很多预算,当然我们也花了很多预算,也希望给大家一个很奢侈的享受,让大家感受到音乐的魔力,当你听到振奋的音乐就勇敢地站起来呐喊,请尽情地表达你自己,除了鼓掌之外可以起立。”

另外,记者粗粗数了下,现场专门用来录制观众表情的摄像机,大概就超过5台。在这些摄像机的“激励”下,观众们似乎也有站上舞台当主角的感觉,加上本身就是积极活跃的性格,希望能被镜头捕捉,于是不少人纷纷成了“抢镜帝”,手舞足蹈、摇头晃脑、默默含泪,各种表现应有尽有。

赛后

观众感慨现场的确会让人不由自主

坦率来说,作为三季都在现场听过歌手演唱的亲历者,记者的感受是,《我是歌手》的现场感染力是远远大于电视机前的。这种舞台近距离的真实感,有时候会让瑕疵都成为一种缺憾美。当然,记者并没有感动到流泪的程度,但在一些走心类型的慢歌中,那种全场屏息沉浸于音乐中的氛围,有时候的确会给人宁静之美。

由此,对于萦绕节目三季的“职业观众”之争,同样多次参与现场录制的新快报记者易哲表示,其实这个梗已经黑了两季了,如今又来,他都快怀疑是湖南卫视自黑了,“只说一点吧,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湖南卫视请托儿,那么这几年来这个点不会始终停留在猜测上,总会有托儿会在微博或者论坛上,抛开“职业道德”,一边拿着那也许存在的“800元一场”的辛苦钱,一边高举道德大旗怒斥芒果台作假之类的博存在感……芒果台怎么也衡量得到这对节目口碑是一个巨大的伤害,不会冒这种无关紧要的险。”

而歌手张靓颖是这么理解观众的表现的:“我在演唱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在意观众的表情,我只知道,之前古巨基唱《父亲》的时候,我是真的差点眼泪就流出来了,包括他最后讲的那些话,都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今年前些时候跟我妈之间的一些矛盾,我觉得是因为我陪她的时间比较少,就一下子很感触。我觉得,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放大大家的情绪,特别是把你带入那个情境中,然后你才真的会感动。”

节目录制后,记者还特意采访了两位观众。来自河南的60后大众评审杨先生感慨,确实感觉现场挺震撼的,歌手实力相当厉害,以前还以为是修过音的,听了现场后一点都不觉得。同样,以前在电视里看到观众的表情,都觉得确实有点过,但现场体验过才知道,环境还是不一样,氛围特别好,自己也不由自主跟着激动起来。来自长沙本地的50后大众评审周阿姨则表示,观众的表现可以理解,今天她边上的小妹子就感动得流泪了,可能在现场,人的情绪会传染开来。

总导演洪涛专访

“你可以质疑,但绝不能嘲笑”

记者:上一期节目陈洁仪走的时候,你哭得特别伤心。

洪涛:因为她是一个特别值得去珍惜、真的很珍贵的歌手,她唱歌能唱到你心里去,没有那种大刀阔斧,却能靠那种涓涓细流让你有一种江河湖海般的澎湃在心中暗涌,这样的歌手不是特别多。我觉得可惜是因为不是说成绩,而是如果每场都能够听到她走心的演绎,那是观众的福气,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我个人心中第一场的排名,第一名是陈洁仪,虽然大家都唱得很好,但现场那种感染力、那种倾诉感(不一样),外表可能波澜不惊,但是内心也会沸腾的。

记者:上一期节目里,你流泪了,古巨基流泪了,包括很多观众也流泪了,这一季的《我是歌手》是不是故意加入了一些煽情的元素?

洪涛:没有,我觉得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吧,如果说洁仪的歌没有这么感人,我肯定不会这样,我觉得那一刻这个舞台失去一位珍贵的歌手时,那种感觉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当时怎么会那样。节目从没有刻意强调什么,有感人的东西,为什么要放弃它呢?音乐打动了这些观众,为什么要放弃它呢?

记者:在抓取观众表情上,有什么原则呢?

洪涛:没有什么原则,就是有感染力的,一定是音乐感染了我们的拍摄对象,他们才会有这样的表情,演是演不出来的。大家可能反而会注意到,观众的反应实际上是在说音乐的故事,他听到歌以后,内心起伏的东西,然后传递到音乐的一种情绪,是一种真实、自然的折射。我非常感谢,也挺骄傲,《我是歌手》能够培养一些懂音乐、懂艺术,能够为艺术深深感染的观众。

记者:对于外界的猜测和争议,你怎么看?

洪涛:我从来不理会,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他们每一个表情都是即时的,我们这个节目不贴镜头、不贴掌声,所有的镜头都是同步发生在你听到那个音乐的节点。我觉得你可以质疑,每个人都有质疑的权利,但绝不能嘲笑,我们应该尊重、应该为中国观众有这么好的音乐素质鼓掌喝彩。

记者:你刚才说观众的音乐素养在提高,但却正是观众淘汰了陈洁仪。

洪涛:我觉得艺术不是竞技,它是每个人的感触,每个人的感触会有敏感、有迟钝。既然立下这样一个规则,我流泪是我个人对陈洁仪的欣赏和喜爱,我也尊重现场的500名观众,他们可以有500种想法,可以喜欢500种不同的音乐类型,我尊重这样一个结果。只是说我作为一个导演,或者说其中的五百零一分之一,我个人对这个结果表示遗憾。

揭秘电视圈那些事

拍手观众:100元一人,到手只有50元

其实在电视圈里,除了几档强势的节目观众需要买票外,大多数节目的录制都需要所谓的“职业观众”参与。当然,这其中有的是免费劳动力,有的是回馈客户,有的则是真的是有“出场费”的。

观众来源

“群头”负责拉人,学生最受宠爱

并不是每个节目都像《我是歌手》那样,能够吸引观众不远万里到现场。其实录节目是桩苦力活,动不动就是4-5小时的马拉松录制,有些拖沓的节目甚至有录通宵的,再加上一些访谈类、法制类的节目本身吸引力没那么大,因此大多节目的录制,都是需要节目组自己找观众,所谓的“职业观众”就油然而生了。

节目组最喜欢找的观众当属学生。一方面学生容易组织,尤其是像传媒大学、电影学院这些影视专业的院校,更是可以以实习为名组织学生到现场;另一方面,学生大多是免费的,再加上学生本身参与活动的热情也高,那就更受节目组的青睐了。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大三学生小浦告诉记者,像他们学院就是上海综艺节目录制的常客,基本上每个学期都有两到三次机会,每次都有七、八十个同学一起组团参加。

除了学生,另一个主力军就是专业的“拍手观众”了。和拍戏要找群众演员一样,录节目同样有“群头”。每次录节目前,制片人都会通过专业的“群头”去找观众,演出彩排前一个小时左右带到录制现场,接受现场导演和制片人的遴选。一位参与过多个知名综艺节目的导演告诉记者,即使是一些央视播出的一线综艺节目,还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找观众的,一般制片人会给“群头”100元/人的酬劳,但到了观众手里每个人就只剩50元了,因此“群头”才是催生“拍手观众”的最大获益者,每场录制“群头”的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当然,像《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 这种明星众多的综艺节目,就不用愁观众的事了。记者从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快乐大本营》也是以赠票为主,很快就被一抢而光,而其中部分流到“黄牛”手上的门票往往都能炒到数千元一张,来的明星腕大的话,票价就更贵。所以要不花钱请观众,得看节目本身是不是够好看,好节目的门票,观众想花钱也不一定买得到。此外,像每年央视春晚的录制,那就是纯以公益为主了,基本都是赠送给广告客户或者大专院校的学生。

录制潜规则

好看的放前面,还有特型演员

进场录制时,对于观众还是有很多讲究。像是现场导演负责热身烘托气氛,这是每个节目都有的环节。不过,如果是“群头”找来的观众,那就不用导演组太过操心了,这些观众对于哪里该鼓掌,怎么面对镜头都有一定的经验,如果要说“职业观众”的话,那么他们的表现肯定是对得起那50元的。

节目组为什么喜欢找影视专业的学生呢?那是因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大多青春靓丽,适合上镜。小浦是编导系的学生,每次和同学去参加录制,导演组都会先让表演系、播音系的学生坐前排,前排的观众经常被镜头照顾到,上电视的机会也多,形象好的自然露脸的机会要多一些。

还有就是那些明星脸的观众也会受到现场导演的欢迎。像是去年章子怡和汪峰传出绯闻的时候,某个请了章子怡的综艺节目,就故意请了一个长得酷似汪峰的观众坐在台下,镜头还屡屡扫过他,节目组的用意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

很多电视观众可能还很好奇的是,为何综艺节目里的明星不管名气大小,就已经有大批粉丝了?其实,真相是的,有的粉丝就是节目组专门找观众假扮的。尤其是一些选秀节目中,那些还在参加节目的选手其实根本就没有粉丝,但为了现场效果,导演组就只能事先做好灯牌、标语,再花钱找观众充当他们的粉丝,如此才能制造出现场的效果。

此外,洪涛说到的贴掌声、贴镜头,其实也是节目录制中常见的做法。不少节目在正式录制前,都会有彩排环节或者备播的录制,这时候观众的表现也会被录进备播,如果正式录制发生瑕疵,或者观众的表情不到位,那么备播中的镜头,就会被使用到。因此每次换到观众的镜头,都会看到他们精神饱满、兴奋异常的表现,其实,这些未必都是即时的同步镜头。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