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老村医的“新三样”

福建宁德“海云工程”惠及千村万户

本报记者 江宝章

2015年01月20日07: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老村医的“新三样”(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62岁的冯昌文在福建省宁德市的蕉城区洋中镇莒溪村行医已经43年,他给村民诊病时最常用的就是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号称“老三样”。“老三样”好用,但在复杂病情面前也时常不灵。

  3年前,宁德市引进中国科学院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项目,乡村卫生院(所)配备了数字化便携式多功能检查设备,“老三样”升级成六合一诊断仪、多功能检查床、便携式健康检查仪等“新三样”,可对村民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电生理等基本健康检查。

  冯昌文说,自从村卫生所医疗设备“鸟枪换炮”后,农村才算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村民的医疗观念、农村的医疗服务也悄然转变。

  莒溪村坐落在海拔750米的山上,是一个典型的“留守村”。冯昌文说,过去,多数村医专业素养较差,加之医疗设备落后,村医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南方农村,许多老人常将晕厥、头上冒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归因于中暑或发痧,往往简单处置,而这些症状也同样会出现在心肌供血不足的病人身上,仅靠传统的‘老三样’是难以确诊的。”几天前,冯昌文就处置了一个类似的病例,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肌供血不足,及时帮助病人缓解了病情。过去没有心电图检查的情况下,这类病情常常被误诊,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梗。

  村卫生所引进“海云工程”后,多功能检查床、便携式健康检查仪、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录入设备一应俱全,小小的农村诊室也初具了现代医疗的气象。

  说起“新三样”,冯昌文如数家珍。特别是只有14英寸笔记本电脑大小的便携式健康检查仪,体积虽小,却包含心电图、尿常规、血压、血氧、体温、脉搏、血糖、检眼镜、检耳镜等多项基础检查功能。同时,通过健康云平台,还能与上级医院实现信息互联、远程诊断。当村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免除挂号、基础诊疗等中间环节,直接转到上级医院相应科室就诊。

  有了“新三样”,村医看病底气足了,村民也享受到“家门口诊疗室”的便利服务。1月12日一大早,57岁的村民林启卓来到村卫生所做尿常规检查。村医尤维骏将病人的身份证放在读卡器上,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他的诊疗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何时检查过何种项目、结果如何等信息。

  为让广大农民都能真正享受到低成本的现代医疗服务,宁德市市、县两级从用于发展卫生事业的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拨出10%作为“海云工程”的保障资金。同时,将“海云工程”新农合定点村卫生所的心电图、尿常规、血糖等收费检查项目纳入村卫生所新农合普通门诊报销范围,提升了“新三样”的使用效率,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担。为推进这一惠民工程,宁德市已投入3383万元,截至去年底,“海云工程”已覆盖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卫生院所。

  为保障村医的积极性,宁德市政府出台政策,对村医进行相应的补助。“去年我一共获得补助6000多元。”尤维骏还享受到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的福利。“个人月交70多元,交足15年,60岁后可拿近千元退休金,这下我可以安心当村医了。”据悉,为解除村医的后顾之忧,首先试点“海云工程”的蕉城区于2013年开始建立起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这一做法已在全市推广。

  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表示,“海云工程”明显改善了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农村群众的就医环境;有利于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保障了农村地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记者手记】

  看病问题历来是民生关注的焦点,在农村尤其重要。长期以来,由于条件有限、资源不足、队伍不稳定等原因,很多农民面临看病成本高、医疗环境恶劣甚至误诊等问题。

  宁德市试点的“海云工程”克服了部分难题,让村医更稳定、让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让农村医疗服务面貌焕然一新,在某种程度上让农民享受到了更便利更有效更贴心的医疗政策成果。

  当然,这项工程改变的不仅仅是“老三样”诊疗设备,更是政府切切实实惠及千家万户的健康保障。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