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不同的圆,圈出一样的精彩

2015年01月20日10:42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不同的圆,圈出一样的精彩

  合肥市自来水公司抄表工刘涛,最近“火得有点不像样儿”。

  2014年12月25日,刘涛街拍的照片被附上个人介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他凭借身上挎着的相机“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的故事,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不过,这在刘涛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水表和相机镜头虽说是差不多大小的圆,但这两个不同的圆完全可以圈出一样的精彩。

  2002年,从部队退伍的刘涛来到一家水源厂上班,成为厂里的一名电工,闲暇时喜欢画卡通漫画。2008年底他调到营业中心抄水表后,生活变了一个节奏。每天走在相同的街道上,抄地上1000多块杯口大小的水表,做着重复的工作。

  “生活很单调,我想年轻人应该做点喜欢的事情。”2010年底,刘涛跟着几个朋友学起了摄影。第一部相机花了他一个半月的工资,那是一台3000多元的小型数码相机,没有变焦功能。

  刘涛走到哪都带着它。同事问:“你一个抄水表的工人,挂那玩意干啥,你会拍吗?”刘涛回答:“谁说抄水表的就不能搞摄影。”

  可等到真上手,刘涛犯怵了。别人手一抬、快门一按,照片就成了。相机到了他手里,拍出的照片不是虚的就是离主体太远。网上的介绍大都是专业术语,让刘涛看傻了眼。

  刘涛开始把自己“沉”在书本里,从网上找人学技巧、“偷”思想。一个月的时间,刘涛买了20多本专业书。从摄影技巧到街头摄影图集,刘涛坚持把每本书都吃透,琢磨每张照片背后的拍摄目的。

  每天工作一忙完,刘涛就带着自己的相机去合肥大大小小的公园里拍摄。有时为了拍到好的城市夜景,冬夜里,他在楼顶从华灯初上一直等到灯火阑珊。三个月的时间,刘涛的相机里装了几千张照片,每张都是他对这个城市新的认识。

  2013年,刘涛加入一个街头摄影协会。在那里他了解到全世界的街头摄影大师,熟悉了国外的街头文化。他下定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将相机带到国外去拍摄。

  也就在那一年底,刘涛意外收到一封携作品参加巴黎一个原生态艺术作品展的邀请。听到消息,正在街边拍摄的刘涛激动地跑到一家咖啡店,他想“让自己静一静”。虽然最后由于资历尚浅不能以摄影师的身份出席,但他的10余幅作品还是踏上了巴黎的土地。

  为了不耽误抄表的工作,刘涛总是利用午休或者下班后的时间走街串巷寻找好的场景。一年四季,无论是40多摄氏度高温的午后,还是零下好几摄氏度的夜晚,刘涛总是背着相机出现在城市的某个角落。

  刘涛记得,他最长的一次街拍大约持续了五六个小时。最后,他挂着相机坐在路边睡着了,胳膊袖上全是汗渍。

  自从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并拿到700多美元的“稿酬”后,刘涛一下子成了合肥街头摄影界的“名人”。有人劝他辞去工作,专心搞摄影,还有一些摄影机构向他伸出橄榄枝。但刘涛认为自己还是一名抄表工,“只不过摄影梦想也是不能停止的”。

  在刘涛看来,履行好“抄表工”的工作职责外,他要尽情释放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而摄影正是一种理想的释放:“因为这份工作,我深入到合肥的大街小巷,接触各行各业的人。我对这个城市的认识,很多时候是工作带给我的。”

  将镜头对准城中村、暗街暗巷,去记录那些不经意间的偶然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刘涛既做抄表工,也当背包客。透过水表的圆,他看到的是一组简单的数字;透过镜头的圆,他看到的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