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4年12月下
人民网>>传媒>>正文

评论如何为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丁浩宇

2015年01月21日10:39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新闻评论是报纸亟待加强与改进的地方。在新媒体强势抢占舆论阵地、读者接受习惯发生新变化的条件下,报纸要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为社会发展摇旗呐喊,提供辩证思考。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评论是思想性新闻,它能体现报纸的立场、水平和品位,是引导社会舆论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报纸评论必须浸透思想性,以深刻的思考、独到的见解提供阅读张力,永葆与时俱进的话语魅力,让读者“享受”思想的盛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面对今天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谁能在认识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上有正确主张和独家观点,谁就能站稳舆论阵地。报纸评论应主动应对社会热点、焦点、难点,抓准人们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和存在的思想困惑,鲜明表达立场观点,廓清思路、形成共识,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如果报纸评论只满足从表现痛感中寻找快感,只满足于提出问题而不提供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认识论、方法论,那么,报纸评论不过是网络帖文的印刷版,与那些只知挑刺的“愤青”没多大差别。报纸评论的价值,正在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辩证认识,做社会舆论的压舱石、导流器、减压阀,让主流价值有机会在观念竞争中胜出,为改革、发展、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

在写作新闻评论的时候,要摆正心态,与受众平等交流,多一些循循善诱、和风细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少一些“必须要”“一定要”。要改进评论语言,把正确的观点、严密的逻辑与生动的表达结合起来,既有独到深刻的见解,又有通俗易懂的说理,深入浅出、小中见大,使人们喜闻乐见。中南民族大学新闻系教授高卫华曾说:“让智慧、激扬、鞭辟入里的新闻评论承载起生命的厚重,放射出思想的光芒,以理性的导引而真正成为社会的良心。”

笔者认为,报纸评论可从两种类型上寻求突破:

一是短评。短小精悍、一针见血的短评,是评论中的匕首。一方面,短评能紧跟新闻,时效性强、观点鲜明;另一方面,行文上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文字上凝练精当、简洁有力,更容易受到受众的欢迎、喜爱。

二是本土化、调查性评论。题材本土化,紧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事件展开评论,触及社会的痛处和痒处,引发读者关注。评论员记者化,深入采访、调研、了解情况,务使评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增强针对性、思想性、启迪性和舆论引导力。

如何尽快补齐评论人才的短板?一方面,鼓励本报优秀采编人员参与到评论写作中,并有意识地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扎实、思维敏锐活跃的好苗子,精心雕琢;另一方面,建立评论人才库,广纳社会有识之士加入评论员队伍,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联系,广泛争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加入评论员队伍,为他们提供评论平台,提升评论的专业性、权威性。要吸收更多群众参与到评论中来,通过群众来信、编读互动等,反映群众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热点问题的看法,使评论视角更加多样、评论内容更接地气。(丁浩宇为仙桃日报社总编辑)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