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4年12月下
人民网>>传媒>>正文

转变舆论调控策略的思考

李昌文

2015年01月21日10:51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主流媒体要发挥社会影响力,需要开拓新渠道,探索新规律,不仅要做好社会舆论的参与者,而且应担负起社会舆论守望者职责,追求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力。

在融媒体时代,一般来说主要有四个舆论场。其一,国内官方媒体舆论场,舆论工具为党报党刊,官方电台、电视台、网站等,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其二,国内非官方媒体舆论场,舆论工具为一定机构主管主办、面向市场的晚报,都市报,文体、时尚类杂志,商业网站等,重点是传播社会新闻,便于人们获取日常生活、消闲娱乐性的信息。其三,国内民间舆论场,舆论工具为互联网、手机等,重点是把街谈巷议变成网上信息。其四,境外媒体舆论场,舆论工具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官方、半官方媒体以及经济寡头、跨国公司控制的媒体等,重点在披露新闻信息的同时,传播西方主流价值观。

针对这四种形态不同的舆论场,舆论调控部门通常的做法,一是强化主流媒体的宣传意识,利用主流媒体较强的公信力和覆盖面加大正面引导的力度,以期获得正能量的舆论环境和效果。二是加大对非官方媒体的监管力度,采取设置“红线”的方式进行控制。三是利用技术手段堵塞境外媒体的刻意歪曲。四是监控民间舆论并及时发布官方信息以正视听。

应该说这些策略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也注意到了“堵”与“疏”的合理结合,在宣传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崛起的今天,传统的舆情控制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网络不再是单向传播渠道,这种传播平台属性使其一下子聚集了大量的原创内容,这种内容与传统媒体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网络传播不仅编辑整合传统媒体的内容,而且依靠自身的编辑力量生成原创性内容,同时还整合了网民生成的原创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网络内容的全部。面对这些海量的信息,舆论调控部门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但是融媒体也给舆情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前提是把传统主流媒体尽快转变为具备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综合媒体,下决心、下力气整合资源完成转型。根据不同的媒体属性,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受众群。在原有主流媒体覆盖的基础上,强化“得手机者得天下,掌数据者掌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思维,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行新闻生产的精益化和传播对象的精细化,针对不同用户接受喜好,大力开发不同侧重点的新闻APP,尽快实现新闻信息的免费推送。

这样的舆论调控新思维一方面能起到主动引领的作用,将主流价值观更加准确地传递给用户,在重大问题上用正确的言论引导舆论。同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受众群的兴趣点,将主流价值隐含在客观、及时、准确的新闻信息之中,致力于将宣传工作做到“功夫在诗外”、“润物细无声”。

舆论调控新思维还一定要有精确策划的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有两层含义。一是正面引导,把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变成受众喜闻乐见的话题。二是突发负面事件发生时,要针对受众的“阅读”习惯,设置其他令其感兴趣的议程,转移受众注意力,快速消除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舆论调控新思维的重点还在培养一批网络意见领袖,媒体的舆论调控,可以变为网友对网友的引导。

在社会化媒体的形态下,活跃着一批网友群体,可以称为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们的言论在网友中有相当高的威信,不少网民对官方发布的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持有怀疑、抵触等情绪,但对网络意见领袖们言论的态度则不同,我们应团结争取他们,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努力培养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在网友中的影响力。融合后的社会化媒体如果能将来自各行业、带有“草根性”的网络意见领袖引入到网络舆论引导中来,充分发挥他们在网民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势必可让网络舆论引导事半功倍。

媒体融合是一个大命题,也是一个新命题,之所以大是因为关系到传统媒体的生死,之所以新是因为目前国内还没有现成的理论模式可以简单地套用。而在融媒体背景下,舆论调控新思维的转变根本在于领导者思想意识的转变和提升,这是事在人为的。(作者为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