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5年1月上
人民网>>传媒>>正文

都市报20年,变与不变

张晓燕

2015年01月23日13:24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20年,一棵弱不禁风的树苗能够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20年,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能够成长为有思想的独立青年;20年,一个单一纯朴的环境变成了多元精彩的全新世界。从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到今天,20年间,中国的都市报群体迅猛崛起,以自己全新的报道手法和关注视角席卷整个报业市场,给新闻传播理念和操作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走过了高歌猛进的黄金20年。时光荏苒,20年后,传媒生态环境急剧变化,昔日辉煌的都市报群体遭遇了发展困境,革新图存,再振雄风,是如今都市报面临的首要使命。在这一背景下,2014年12月25日,国内众多都市报代表汇聚成都,就新传播格局中都市报能否再铸辉煌,共商大计。

真正的“融合”如何定义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从上到下已成共识,但鲜有人能够给出什么才是真正的“融合”发展。我们所看到听到的融合发展,更多只是传统媒体办了网站,开了微博、微信,上了客户端,难道这就是融合的全部吗?对此,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钱江晚报总编辑李杲认为,融合媒体,不是传统意义上报纸和网络的独立不交叉,而应当是一个包含报纸、PC、移动设备在内的立体式的传播机构。这个传播机构不能说是传统媒体融合了新媒体,或是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不存在谁融合谁的问题。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看来,“融合发展”与“全媒体战略”之间并不能画等号。虽然全媒体化是整个传媒市场的走向,但不一定可以转化为每一个媒体的发展方向,全媒体战略更多意味着在市场中的重新定位。媒体产品的扩张与转型,需要以对产品价值的深度挖掘为基础,但转型,不是简单地将“内容”贴上“产品”的新标签就可以了。彭兰认为,“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用户的关系需求与社交行为是黏合剂”。

“过去的20年,都市报和互联网都是各自领域的创新高手,而时至今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两者实现了交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教授如是说,“这个交融就是融合发展。”融合催动变革,变革记录时代,下一个20年,会出现一个全新的都市报时代吗?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豪情直言,“都市报转型成功了,中国报业的转型就成功了。”

试水电商出路何在

就像20年前一样,在都市报互联网化这个问题上,华西都市报再次引领先机。创刊20周年之际,华西都市报正式启动了全面互联网化的战略,该战略包括华西传媒集群在资讯、社交、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突破。其中,电子商务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电子商务在报业受到热捧,规模大一点的都市报基本都搭建了电商平台,但各自发展状况不一。报业已把电商作为与自身优势资源可以很好对接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每日新报总编辑齐怀文谈道,每日新报利用社区报的资源成立了首批98家0公里的服务站,利用发行队伍做物流,把物流终端与老百姓生活直接对接,提高了用户黏合度。利用发行队伍做物流,是目前大多数报社搭建电商平台所采用的方法之一。潇湘晨报总编辑伍洪清认为,报业做电商应立足本地化、同城化,与大型的电商平台进行差异化定位,打本地特色牌。潇湘晨报利用报纸投递队伍最后5公里的优势,建立了96360物流配送体系,正在作为特色化产品加以完善。但面对阿里巴巴等成功的电商平台,报业做电商还处于尝试阶段,在资金、人才、思维等方面遭遇了发展瓶颈。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借助外力,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华西都市报已携手阿里巴巴共建西南电商基地,未来还将推进“百县千店万人计划”、淘宝华西商学院建设等项目。在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市场部总监夏济看来,华西都市报做电商有一个很大优势,比一般电商更懂营销包装、品牌推广,更会讲故事,而且华西都市报已有的“成都范儿”等同城社交应用平台,还可以做社交口碑推广。看来,双方携手是有备而来,都已瞄准了对方的优势所在。在资深电商管理者夏济眼中,目前电商竞争已经过了烧钱打价格战的阶段,更加注重品牌塑造、服务提升。而在记者看来,这些正是都市报在当地的巨大优势所在。或许,报业的电商时代正在来临。

大数据带来了什么

要问BAT为什么这么牛?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因为他们掌握了大数据:百度的搜索数据,阿里的交易数据,腾讯的话题数据。甚至有人预言,未来颠覆BAT的不是其自身,而是能够掌握更广阔更丰富更精准数据的企业。作为区域化媒体,都市报在大数据时代有哪些优势呢?中国记者值班主编陈国权认为,大数据在报业的应用之一,就是进行大数据下的新闻生产,收集各种数据,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量身定制报纸。有一些报社也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性,比如广州日报正在运用大数据给广告主提供投放建议,它会告诉广告主,哪些受众是广告的目标人群,广告适合投放在哪个版面,能达到什么效果。大数据让广告投放变得可以量化。当然这只是大数据的一个小小应用,对于报业而言,还有更大的价值所在。

重庆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柳祖源分享了关于都市报大数据的三个观点,他认为大数据首先要量化个人,所有的移动互联网都是从量化自己开始的。量化个人的核心要从媒体的一把手开始,如果没有一把手的转型,都市报的转型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大数据要能量化企业。重庆时报非常重视数据的应用,从2008年开始,就建立了一个名叫“个人驾驶舱”的制度,每个人的收入与贡献直接关联。柳祖源说:“如果一个企业连自己都不能量化,何谈更好地应用大数据。”第三要用大数据量化用户。如果能够准确量化用户,报纸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就不成其为困境了。有人说,现在广告主投放的报纸广告有一半都浪费掉了,这就是没有准确量化用户的原因。不知道你的用户在哪里,只能浪费广告资源。而移动互联网真正实现了实时在线,时刻量化用户。柳祖源认为,只有把我们的产品建立在能实时量化用户的基础上,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都市报才有真正的未来。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