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贵州毕节倾力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接二连三” 种出金山(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汪志球

2015年01月26日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接二连三” 种出金山(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老天待毕节不怎么好,九山半水半分田。田少也罢,可还破碎贫瘠,山里人经常“春种一片坡,秋收一小箩”,过得苦巴巴。望天吃不饱,唯有走出大山讨生活,种地成了“人人嫌”。

  贵州毕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开荒垦山,往往越垦越穷。让贫瘠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毕节走过弯路,但从未放弃努力。

  靠山还得吃山,现实中,办法总比困难多。“变对着干为顺着来,石头里能蹦出金疙瘩。”金沙县农技站站长邱兴说,这几年我们改变了“吃法”,将农业和二、三产业有效连接,在石山上搞起高效生态农业,依靠现代农业技术,因地制宜“以亩产论英雄”,“接二连三”全产业链建设生态农业。

  拿城边一片油菜地举例:搁以前,种油菜的收入就靠卖籽榨油。现在不一样,菜花可赏火了农家乐,菜籽榨油香喷喷,菜秆送到电厂当燃料每亩增值260元。油菜地变成了“印钞机”,能种出过去几倍产值。

  产品要有机,种地要精致,这样的新式“种法”超出了老农户邓华的想象,他曾认为要想增产就必须增地。他讲起乌蒙山区当地一个真实的向山要地的故事,其中含着的更多是辛酸。“我们一个农户为了多收粮,自己勤恳地在山上开了27块地,一天给客人数地,数来数去少了一块,最后发现原来是自己的草帽盖住了一块。”

  不过,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村蔬菜大棚里,贵州星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守文让邓华开了眼:光照不足,就智能补光;适量滴灌,用水很省;智能控温,菜苗冻不着。邓华看着新鲜,却还是怀疑王守文砸进上亿资金种地究竟值不值。

  铁的事实很快让50岁的邓华心服口服。区里2012年流转给王守文5300亩珍贵的山地,建起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014年年产优质蔬菜3000余万公斤,利润高达800万。同样的山地,王守文种出了高产高效。更让邓华惊讶的是,这个园区还是旅游观光点,还真有人上门来吃来玩,临走带点新鲜蔬菜。

  目前,王守文带动10余家企业入驻示范园区,发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万余亩,2360人脱了贫致了富。邓华边在园区打工,边在家里整起剩余的地。“种了一辈子地,到现在才知道,种地也有高科技,地种好了也能种出亿万富翁。”

  从单一种玉米到种各种蔬菜,从粗放到高效,朱昌镇农民年收入翻番增长。“两年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700多人,如今1500多人都选择回乡就业、创业,其中大部分都开始当起现代农夫。”镇党委书记李永红说,高效农业让山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小小一核桃,养活一个县,对赫章县而言这话不夸张。122万亩核桃,绵延成百余公里核桃长廊。这里的农业“接二连三”更为紧密,产值成倍放大。倾力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科普、研发为一体的现代核桃产业园区,产品有核桃乳、核桃糖、工艺品3个系列共50余种,年产值9亿元。

  “地形地貌不可选,蛮干巧干在人为。”市委副书记胡吉宏说,改变广种薄收的旧况,应念好“山字经”,立足山地资源,打造精致有机农产品种养、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避暑养生等“三大基地”,铸就精品山、规模山、品牌山。

  今天,乌蒙毕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种地,贫瘠的石旮旯,靠着高效生态农业,既种出了青山,又种出了金山。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