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5年1月上
人民网>>传媒>>正文

年终盘点:不只是炒新闻冷饭

张灿灿

2015年01月27日16:56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年底就是总结季,各式各样的盘点、汇总、报告纷至沓来。与平日好文章都是一招招出手相比,年底的新闻混战都是大手笔、大策划,千军万马齐出列,甚至“久居深闺”的编辑们、编委们都要上前线,一起奋战年终新闻盘点。

盘点并不是新的新闻产出方式,但在新闻制造业一直屹立不倒。这大概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新闻做基础支撑。新闻会老会旧会过时,但盘点永远站在最前沿,只要给它一个新事件,它就能整合全世界、全历史。这么说,盘点就是个袋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这顿文化大餐,就像团圆饭一样,家家都做,但口味相差甚远。因为它不是自家吃,是要拿出来卖的,自然要一决高下。更何况,每年到点,各大门户网站先后放出年度盘点的重磅炸弹,用心程度、组织风格、创意设计高下立判。

下等盘点讲时间,中等盘点讲共同点,上等盘点讲逻辑。说到底,新闻盘点,并不是简单的排列,而是精心的组合。无论是从空间还是时间顺延出发,逐一罗列都不会构成精彩的盘点。

“盘点2014十大时政事件”、“这一年,我们看过的大片”、“细数今年落马高官”……是不是看到这样的题目后,下等盘点的既视感扑面而来?读之前,我们可以猜出个大概内容;读完后,我们会感谢出品方帮助自己回忆了这一年的大事小事国事家事。但转身,人们还是会将这些“新闻串串”继续抛在脑后,就像当初读后即忘一样。事实如此残酷,如果所谓盘点仅仅是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没有贯穿策划意识的组合,那么这样炒出的冷饭只能做资料收集之用。

资料还是那些资料,但转换一下思路,换个粘合剂,没准就能妙手回春。“细数今年落马高官”,换成“盘点‘马年9虎’腐败现形记”,有没有瞬间“高大上”了?一是给高官做了分类、贴了标签,二是对落马做了阐释,“现形记”显然更具故事性和现场感。光从标题看,这个盘点就赢了一半。这两个盘点并非笔者臆想,已经真实存在,哪个用尽心思、策划精巧,一眼便知。

这就是好的盘点,刨去附着的时间空间等参数,抽取每个独立事件的干货,晒出最精华的部分,就事论事。好的盘点不会没有关键词,不会在点与点衔接时感觉跳跃;好的盘点是摸清了万变新闻的相似脉络,提炼出适宜整合所有资料的粘合剂,最终的成品一定是让人忘记时间空间,让所有事件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见。

盘点实际也是过滤。一年的新闻千千万,能上盘点的来来去去就几件。大事件看多了,就像荤菜太多的年夜饭,再好也难以下咽。盘点要想突围,光有创意还不够。这就不得不说,做新闻盘点还容易走入两个误区,走进去了就陷入了平庸。

一个误区是,新闻盘点容易犯一种懒:只盘不评。尤其是借助网络新闻的便利性、快速获取的超链接,盘点多大的新闻话题都轻而易举。各盘点间纵横交织,内容雷同是常事。这时候正凸显出“评”的重要。两家媒体都做“盘点2014年大事记”这样俗套的新闻策划,一家全是内容回顾(比如四中全会之类的),一家却加上两句热评(比如四中全会可能改变的生活细节),点睛之笔很可能就在这两句编辑感言上。盘点容易,评论难。两句评论考验的就是编辑对资料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所以想做好年终盘点,先把大而全的资料吃透,拿出自己的理解再说。

另一个误区稍微隐蔽,但跳出来看,也容易发现:也许跟新闻报道的滞后性有关,盘点多是回顾,鲜有展望。但年终盘点既然整合了大量数据、案例、事实,甚至具备了一篇博士论文的基础,编辑却没有在这类数据库、资料库里看出一丝端倪,看不出时势走向,也是白读新闻千千万。没有结论的盘点,看得见过去看不到未来,就像无目的的游走,走了一圈又一圈,满眼都是同样的风景,只能归类为“机械汇总”。要想“能动整合”,依然少不了预测,少不了巧妙地将编辑的思维暗藏其中。

当然了,年终盘点做得再好,也只能是一顿好饭。也许就有媒体志不在此,全心全意做平日的独家新闻,让那些做年终新闻盘点的料都从自家出,显然更棋高一着。(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