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可乐的是屌丝,收到Vivo的是中产,收到宝马的是土豪,什么都没收到的,你被朋友圈抛弃了。”昨日,这句被冠以“大数据分析”的推测成为朋友圈内最火的话题。就在前一天晚上,微信朋友圈首批广告悄然来袭,引发“晒广告”转发潮之余,不少个人用户也趁势做起了“以假乱真”的山寨广告推广。
微信商业化刚刚起步之际,开发朋友圈商业价值之余,如何控制层出不穷的山寨广告,显然已成为微信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晒广告
马化腾收到Vivo手机广告
“终于刷到了朋友圈广告,我可以放心去睡觉了。”前天近23时,在北京一家传媒公司工作的小崇有些迫不及待地秀出了自个儿刚刚收到的Vivo手机广告。“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广告,我要是没收到多没面儿啊。”
上周日21时左右,没有任何预兆,宝马中国、Vivo、可口可乐三家品牌开始在朋友圈内推送广告,这也是微信团队上周在朋友圈内测试广告后的首批真正上线的商家广告。
截图、晒朋友圈,成为不少用户收到广告后的第一反应。而微信依据用户不同消费能力进行广告推送的说法更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有网友戏谑地总结认为,“消费能力强,收到的是宝马广告;买不起 iPhone 6但买得起小米的,收到的是vivo的广告;连小米都买不起的,收到的是可口可乐的广告……”
不过,这样的推测是否靠谱仍是个问号。“我收到的是宝马广告,可我显然买不起啊。”今年还未毕业的大四学生晓晨说,这样的分析让她觉得不可置信。而另一位收到可口可乐广告的严女士说,她微信支付账户的流水经常过万。
“马化腾在我的朋友圈下面回复说,他收到的是Vivo手机。”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告诉记者,显然作为腾讯公司的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并不能被划分为消费能力不高的群体。在他看来,首批朋友圈广告更多只是一次试水,对于目标客户的精准度投放并未完全过关。
对此,微信方面昨日回应表示,为保证用户体验、给用户带来更多价值,朋友圈广告采用了更加智能的技术,所以并非所有人都会看到同样的广告。对于究竟是何种筛选方法,广点通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告推送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后的复杂算法综合得出,并非单纯的消费能力。
蹭广告
史上被转发最多的广告投放
“宝马中国牵手易到用车,打造全系车型试乘试驾新体验。”就在宝马中国的广告出炉后不久,一条头像、用户名和“宝马中国”如出一辙的信息就冒了出来。事实上,这是一家互联网专车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的“免费蹭车”。
“还真有不少人相信了。”给记者展示出这条信息的专车工作人员称,昨日好几个朋友留言都是好奇发问,“宝马怎么做到连发两条广告的?”
这样的“山寨广告”成为昨日朋友圈内一道另类风景线。“把自个儿的昵称改成公司品牌名字,就可以不花钱在朋友圈做广告了。”一家移动互联公司的创始人感慨说,这样的借势营销几乎成为考验公司营销能力的一场“测试”了。
事实上,山寨个人广告和正牌广告并不完全一样。在正牌朋友圈广告的右上角有着“推广”二字,用户可以点击“我不感兴趣”进行屏蔽,然而乍看下去难辨真假仍是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感觉整个朋友圈都快被广告攻占了。”网友“景秋一色”坦言,这让她难免有些反感。
而这样的效果却让不少广告商跃跃欲试。“这算得上是史上被转发最多的一次广告投放。”女性电商“美啦”的市场部负责人程瑞金说,由于他们位于深圳的公司所在地紧挨着腾讯大厦,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朋友圈广告的生意,却由于门槛限制没抢到第一批的资格。
“首批广告商的投放金额的确是要求在500万元左右。”互联网分析师刘兴亮昨日透露。
点评
微信身份审核需要再加把锁
“山寨广告多了,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一位互联网从业人士表示,尽管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借势营销在创意上可圈可点,但也会存在信息诈骗风险。“比如有人先加上你,之后再把昵称改成宝马中国的头像,要求你汇款到指定账户获得宝马MINI的试驾机会。”
对此,互联网安全专家李铁军建议,微信应当设置有效的昵称认证机制,在身份审核过程中再加把锁,如果个人用户将名称改为机构、公司名时,应该经过验证等必要环节。
而在洪波看来,决定朋友圈广告能否成功的因素,更多还是在于广告质量本身。“如果一个用户很喜欢喝咖啡,那么他对于朋友圈里推送来的咖啡优惠券自然不会反感。”他表示,腾讯目前已经不仅拥有用户的社交数据,通过入股大众点评、京东、滴滴打车以及旗下的游戏业务,已经渗透到了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下一步腾讯需要对这部分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真正找到用户的广告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