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宁波三江超市四明中路店等几家城镇超市相继重装开业,不同的是,门店新设立了干净整洁的生鲜农产品“放心柜”。
“放心柜”不是一个柜台,而是超市生鲜农产品销售专区整体进行放心改造,严格准入标准,提升安全性能,保证销售的鲜肉、蔬菜、水产、禽蛋和水果等五大类农产品全部达到安全放心要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城镇超市设立生鲜农产品“放心柜”,是2014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宁波市率先建成45家生鲜农产品“放心柜”,到2016年,全市生鲜农产品“放心柜”将达到125家。
“放心柜”图个放心
早上7时,鄞州利时南裕店超市准时开门,40多岁的徐慧一进超市便直奔向生鲜品区。醒目的“生鲜农产品放心柜”大招牌和“放心”、“新鲜”的标识吸引了众多目光。徐慧也是冲着这个来的。
“听说这儿是政府指定的‘放心柜’,专门来看看。市民最关心菜买得放心、安全……”徐慧说。
生鲜区最特别的是一排贴在产品周围的检测报告,每个数据都代表着产品的某项安全性能,比如农药残留率、动物疫情报告等,徐慧虽然看不懂数据,但觉得吃了颗定心丸。
徐慧并不关注数据本身,她关心的是数据带来的变化。
“老百姓‘放心’的标准其实很直观,比如菜篮子商品是否新鲜?”徐慧看到货架上,西红柿、包心菜等各类应季的大众菜、精品蔬菜、加工蔬菜鲜嫩欲滴,叶片上还挂着新鲜的露水。旁边,苹果、香蕉等水果码放得整整齐齐,水产区刚到货的小黄鱼、带鱼、虾等安安静静地“躺”在冰块上,活蟹在水中悠哉地吐着泡沫。她在超市水产区转了两圈,挑了几只螃蟹。
以前,徐慧总感觉超市的菜不新鲜,大家挑来挑去的,菜一身是伤,可这放心柜里的菜着实让她惊艳了一下。“像螃蟹壳很亮、很透,闻闻味道也很正,一看就很新鲜。”
“放心柜”给超市带来了人气。粗粗估算,早上7时开门后到9时多的高峰期时段,客流量基本达到二三百人,人多的时候达到500多人,生鲜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了10%左右。
让顾客吃得放心
7时不到,鄞州四明中路三江超市店还大门紧锁,不过店内早已灯火通明,店长胡静忙着张罗一天的开张准备。
在“放心柜”进驻超市之前,这是很简单的:接收送来的生鲜产品,贴上标签,摆放整齐。而现在一切都变得相当繁琐。
胡静拿着厚厚的检测报告,一一核对供应商送来的生鲜品,每一品种都要“证件齐全”,包括蔬菜农药残留报告、检疫证明、专用送货的单据、相关运输车辆的清洁消毒证明、合格证明、生产日期、保质期标签等等,足足十几样,无法提供证明的商品一律拒收。超市生鲜区有1000多平方米,生鲜产品近三百种,光整理检测数据都要老半天。她和员工们不得不提早半个多小时上班。
生鲜品运抵超市之前,还有着更多的“放心”功课。
“放心柜”创建要求生鲜产品监管从田间地头抓起,超市跟专业的农业合作社直接对接,统一进货,统一配送,这样一旦发生问题,能迅速追溯到生产源头。
超市本身也下足了安全管理功夫,从员工卫生、消毒计划、清洁程序等层层严格控制。这会儿,胡静正督促员工把所有生鲜柜台、刀具、盘子等消毒一遍,超市还配备了生鲜食材检测设备,自我抽检,就连清洗的水龙头都换成了踩踏式的,防止工作人员用来切肉的手与水龙头把手接触,沾染灰尘。
“也就是说,‘放心柜’从采购、物流到检验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售后服务和承诺也有白纸黑字的条款,这才让‘放心柜’真正放得了心。”鄞州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价廉物美销路广
超市“放心柜”的产品是放心了,可是价格有没有让老百姓舒心呢?
57岁的李美芳是个精明的家庭主妇,一大早,她先去附近的农贸市场逛了一圈,瞅好菜价,才到三江超市四明中路店“放心柜”里来购买。
李美芳惊喜地发现了“大便宜”,今天菜场冬瓜卖价每斤1.38元,而“放心柜”只需要0.65元,她马上挑选了两大块冬瓜。再一看,西红柿、大白菜也比菜市场便宜20%到30%左右,她怀疑自己是否记错了价格。
记忆并没有出错。宁波城镇超市的“放心柜”还创新性地与“平价菜工程”结合起来,“放心柜”每天都会推出28种常用的平价菜,菜价最多可比市场上便宜一半左右。
常用菜平价了,“放心柜”的其他菜也不贵。
记者在“放心柜”卖葡萄的价格板上看到更改的痕迹,原来,葡萄开市的定价是每斤6.19元,可一小时后,马上改为了5.48元一斤。一边几个工作人员还忙着改其他菜品的价格。
“这可不是货挑剩了,不好卖才调低价格。”店长告诉记者,每天开市后,她的主要任务便是去附近的农贸市场、水果店转一圈,比较一下“放心柜”当天的生鲜产品价格是否卖得贵了,如果卖得比市场上要贵,便回来改价格,仅今天一天,便有20个品种的生鲜品进行了调价。
“政府‘放心柜’创建,不仅要求安全放心,更将‘省钱,一样过好日子’的承诺践行到底,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实惠。”超市负责人说道。(记者 陈醉 区委报道组 续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