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高速路风景如画。本报通讯员 梁明清摄
红色,是百色的底色。
当年,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发动和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今天,百色正加快推进面向粤港澳、大西南、东盟的开放,建设“百色新城”。边城靖西,曾燃烧过抗法战争的战火,书写下边民卫国戍边的壮丽诗篇,现在,边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靖西新颜”渐露……
“今天,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应该如何学习继承红色革命精神呢?”1月30日,由光明日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广西百色,一位年轻干部在报告会后向主讲嘉宾提问。
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记者来到靖西。冬日里,行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红色基因”孕育出的“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起义精神,已深深烙在这块红土地上,由其构筑起的“精神高地”引领着一代又一代边关人铿锵前行。
“老百姓有困难,党员干部就要挺身而出”
1月30日下午,记者从百色出发去靖西,走的是“中国最美高速公路”——百靖高速。2014年12月建成通车的百靖高速,全程98公里,两侧山峰秀丽,云雾缭绕,宛若画卷。
曾几何时,由于地处偏远,靖西通往外界仅有一条二级公路,当地群众去趟城里,需要大半天。如今高速公路通了,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
正如这片红土地上的多处革命旧址遗迹记录着血与火的光辉历史一样,美丽宽阔的高速公路,也焕发着新时期党员干部以血汗染成的风采。
在车上,靖西县委书记黄小宁向记者讲述了一位基层干部的感人事迹:韦寿增生前是靖西县安宁乡国土资源所所长,由于工作能力突出,被抽调到靖西高速公路指挥部负责征地工作。心里装着项目的进度、装着被征地群众的利益,他与同事们起早贪黑,苦干、实干、拼命干,2010年3月29日因劳累过度倒在工作岗位上,用31岁的年轻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百色起义留下的‘精神养料’,孕育了韦寿增这样的好干部,也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群众意识根植在党员干部心中,成为亲民、爱民、为民的精神动力。”黄小宁说。
靖西是一个人口大县,有近600名孤儿生活在农村。2010年3月,时任靖西县委书记黄建宁到岳圩镇四明村外巡屯看望慰问群众。当他来到瓦片残缺、木板破烂的砖房里,看到一对满眼无助的孤儿时,忍不住泪流满面。
“一定要帮帮可怜的孤儿!”黄建宁说。不久,靖西县实施了“关爱孤儿春暖工程”,党员干部与孤儿们“结亲”,成了他们的“爸爸妈妈”,并长期给予他们生活、读书等各方面的帮扶。
5年过去了,已是百色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的黄建宁回到靖西。得知靖西现在“孤儿已经不容易找到了”,他舒了一口气:“老百姓有困难,党委和政府就不能缺位,党员干部就要挺身而出,带着真挚的感情,抱着强烈的责任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百里边境 文明长廊”
1月30日下午,记者抵达靖西县城后,即赶往中越边境741号界碑北侧的龙邦口岸采访。
龙邦口岸与越南雄国口岸遥相呼应,是桂西、滇东、黔南通往越南及东南亚各国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每天都有汽车、电器等100多个品种的货物进进出出。记者看到,这一连接中越两国的边贸通道,“物畅其流、人畅其行”。
沿着741号界碑一侧拾级而上,记者来到龙邦新村。一栋栋红褐色的新屋鳞次栉比,一条条青石板路错落有致,各家各户的屋檐墙头都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记者走进一户村民的家中时,乡亲们正聚在一起收看一档名叫《梁老师讲故事》的电视节目。“本土明星”梁福昌正用壮语给观众讲故事,细一听,讲的是道德模范陆玉珍30余年如一日赡养两位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孤老的故事……
靖西县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县里十分重视利用百色宝贵的“红色资源”,通过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风雷激荡的革命史实,以及老百姓的身边人、身边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边关构筑“精神高地”。
在靖西长达152公里的边境线上,6个乡镇边民的生产生活、一言一行都展示着中国人的精神和形象。为此,靖西县实施以国防教育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工程,以乡、村、屯三级宣传文化阵地网络为依托的信息网络工程,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平台的边境经济工程,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边境安定为重点的睦边工程,大力创建“百里边境文明长廊”。
剑麻诗魂代代传
离开龙邦口岸,记者来到龙邦圩南一公里的七星山。刚登顶,便见边境哨所“十二道门”矗立眼前。这座由清末抗法名将广西提督苏元春主持修建的古堡炮台,已有123年的历史。
古堡四周,是一大片郁郁葱葱、形如利剑的剑麻。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脍炙人口的战地诗——“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就诞生在这里。英雄战士在战斗间隙,把自己写的诗句或自己喜欢的箴言刻在剑麻叶上,剑麻诗歌集成“剑麻诗林”,成为祖国边疆一抹亮丽的风景。
光阴荏苒,剑麻长了一茬又一茬,哨所的士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边防战士戍边卫国的执着、忠诚与无私奉献,已深深镌刻在红色的高地上。
“宁舍金钱数十万/甘献青春守边关”“十年如一日守卫边防/平凡岗位照样建功立业”……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剑麻诗”也有了别样的意味。
“剑麻诗林”镌刻的不只有刚毅,也有柔情。“不要说什么假如/爱情无须愧疚的语言/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即使你站成一棵为界碑遮风挡雨的孤树/我也会成为你枝头一枚苦恋的青果……”一位经历多年爱情长跑的战士曾写下这样的诗行。
在哨所里,记者认识了一位湖南籍战士,他大学刚毕业,就从繁华都市来到了这里。除了站岗放哨,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和战友站在“剑麻诗林”旁读诗、刻诗,用诗向戍边的青春宣誓。
“踏着英雄的足迹来,看那伟人崛起的风采……春天的故事在小城奏响序曲,航船从右江划向一个新时代……”这首《千姿百色》在老区广为唱诵。在这洋溢着光荣和梦想的红土地上,在这激情飞扬的精神高地上,边关人民正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奋力前行,演绎出新的动人故事。(本报记者 陆先高 刘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