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年伊始,社交网络上流传辞旧迎新的各种互动。有朋友转帖,晃一晃手机,可求一个新年签。抱着娱乐的心态,晃晃手机,随机蹦出的签是:你谢见。这算什么签?后面附有简短解释,意思是:你好,谢谢,再见。
玩笑之余,转念一想,这个小小的暗示倒与记者的日常工作丝丝入扣。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工作反复的节奏,无非是:你好,走近采访对象;谢谢,分享你的故事;再见,带着前路走好的祝愿。
2006年我投入新闻行业,当年不谙世事的“初心”,是向往记者这个职业的神奇,不停地闯入陌生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故事,发现他们的隐情,把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写下来,登到报纸上讲给公众听,细微处影响人们头脑内的一点想法。这个工作确实正是如此。年轮日增,不停有新的面孔闪过,遇见他们的同时,也为自己汲取能量。2014年,有这么几个故事,让我无法不动容。
第一个,是一个姑娘的故事
钟倩是济南市天桥区的一个姑娘。她喜欢文学创作,经常给报纸的副刊版面投稿。但走进她的家门之前,人们不大可能知道,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写下了那些赞美济南人文风景的文章。
15平方米的出租房,一家三口中有两个病在床上。父亲瘫痪多年,钟倩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全身关节严重变形,无法站立行走,每天晚上要吃止痛药才能入睡。药品在电视机旁堆成小山,一家三口生活全凭低保收入,日渐衰老的母亲在苦苦支撑。坐在钟倩的床边,我明白了,是什么支撑着她每天挣扎阅读写作,那是年轻的生命天然要释放的能量。从死亡的边缘打回人世,她不敢轻慢自己赚到的光阴。钟倩的父亲病倒之前,为她装订了20多本日记本。原本歪歪扭扭的字体,在纸上日渐舒展,最终在印刷的出版物上绽放成花。可贵的是,她不仅仅局限于文人情调,她眼中有民生,虽然足不能出户,却通过电话、网络创办了励志热线,自学心理学,帮助迷茫的个体找到自己的坐标。考生、农民工、自杀者……2014年,钟倩登上“中国好人榜”。
人难免为情绪所困。当怨叹世事无常,不满琐事缠身时,和钟倩相比,又有什么资格说无力呢?
2015,要勇敢,要主动去迎接,要知道每天的日子为什么这样去过。
第二个,是一位老师的故事
赵老师是成都的一位私塾先生。在各地外国语小学、双语教学流行的今天,有人在自己家里办书院,招收学生读论语、练书法、弹古琴、习武术……2014年我跨省去做关于私塾的特稿采访,过程并不轻松。在联系云南、江苏等地的书院校长失败后,拨打赵老师的电话时,我心中并无把握,没想到他欣然允诺。
眼前的赵老师瘦瘦的,从企业高管岗位上辞职,办私塾一年的时间里他瘦了十斤。时刻跟着他的七岁的女儿透着灵气,步入学龄的她触发了父亲独立办学的决心。他扔了原来的饭碗,执意践行先贤的教育理想。这条路并不好走,客观来说,目前尚难言对错。
2015,要抉择,要用理智去判断,要学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
第三个,是一群学者的故事
尼山圣源书院的学者们,走出书斋,走进乡村,为阡陌相连、鸡犬相闻的村民说孝道、讲儒学。2014年,传统文化热浪甚高,这群学者的故事被讲了很多遍,成为独特的“山东儒学现象”。来自中国社科院、山东大学等科研教育机构的研究员、教授、讲师们,每周末乘高铁或自驾车,从各地赶到泗水县赴君子之约。发现他们无私的行动,写下他们真诚的故事,对我而言,收获的不仅是新闻奖,更有对自身境界的反思与审视。
2015,要行动,要和志趣相投者同行,要把认为正确的想法变成现实。
有人说,文字是有生命的,在把遇见的人和事写下的那一刻,文字就有了自己的生命,长在那里,把记忆定格,没有办法移除或改变。延伸一些来说,专业写稿子的记者们,为采访和写作付出大把大把的精力和时间,眼睛熬红了,头发也见白了,不夸张地说是把一节一节生命写进报纸里。
当2015年的报纸发黄时,翻开合订本,“新闻”变“旧事”,但愿那些遇见的故事和我不足道的一节生命以这种方式保持鲜活。
2015年,我的愿望清单:
1.希望雾霾少一些,蓝天多一些;人们的想法更包容一些,价值观更多元一些。
2.控制好工作节奏,写几篇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稿子;尝试自媒体推广,可以先从一个微信公众号做起。
3.生活方面,做一个称职的妈妈,学做几道孩子喜欢吃的菜;提高驾车技术,减少刮蹭次数。
(作者为大众日报特派记者组兼文体新闻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