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5年1月下
人民网>>传媒>>正文

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唱衰去吧

郑成海

2015年02月12日10:21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静静地流逝。在“纸媒会不会消亡”的众声喧哗中,岁月的脚步又匆匆迈过了一年。回望自己的这一年,有很多梦想照进了现实,亦有不少“年度计划”没有兑现。新的一年,各种唱衰纸媒的声音可能还会不绝于耳,甚至会愈演愈烈。我期待能更好地精耕细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坚守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给读者提供更好的精神大餐。

刚刚过去的一年,整个纸媒行业广告继续下滑,一些纸媒来不及道一声珍重就黯然退场。这一年里,大家听得最多的恐怕还是各种“报纸消亡论”的声音。这样的观点不仅在网上大行其道,就连我们周围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也常常会提出“现在还有人看报吗”之类的疑问。

坦白说,作为一名纸媒工作者,这些扑面而来的论断和质疑,经常让自己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不断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投身新媒体或转战其他行业,不免在夜晚辗转反侧,对前面的未知之路充满惶恐和困惑。

所幸,这种担忧并未动摇我坚守多年的新闻理想,我依然每天在改稿、做版的路上乐此不疲。而且,更重要的是,关于传统媒体的出路,高层人士也在寻找答案。这一年,中央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一年,在大众报业集团承办的首届中国报业集团高层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说,“作为多种传播方式的一种,报纸将一直活下去”。他还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一个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比如在融合发展的条件下此长彼长、共同发展的态势”。

纸媒没有这么快就死去的理由。作为最古老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在上世纪广播、电视等出现之后,虽然曾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发行量大幅下降的现象,但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如今,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兴起,就连网站也逐渐“沦落”为传统媒体,我们又怎能妄言最先倒下的就一定是纸媒呢?

新的一年,我对纸媒有四个期望:

1.坚定信念。“哀莫大于心死。”有人说,现在开口闭口大喊报纸必死的,恰恰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纸媒内部的“自己人”。当互联网浪潮袭来,如果我们迷失了方向,悲观就在所难免了。在媒体融合成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纸媒从业者更应该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一年,东方早报投入巨资抽调大批人马创办了“澎湃”,高调进军新媒体,令不少纸媒从业者“心潮澎湃”。我们还看到新京报喊出了“我心永恒,无需澎湃”,直面新媒体的挑战。

2.提升业务素质。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离不开内容的支撑,最终决定能否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核心还是内容。当前部分纸媒自乱阵脚,稿件质量有所下滑,这会进一步加剧读者的流失。因此,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和媒体融合趋势,纸媒从业者应该进一步提升办报水平。最近,羊城晚报“底薪万元招聘深度精英”引发业内关注,其高薪招聘的目的非常明确——在全面进行报网融合的同时,在原创新闻方面继续发力。

3.强化互联网思维。进入媒体融合时代,传播结构和传播方式与以往相比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需要纸媒从业者在从事传播工作时与时俱进,具备互联网思维。比如,在采编新闻稿件时,对新闻的处理要充分考虑到网络时代读者信息接受方式的变化和特点。新闻报道方式也要进一步改进,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此外,新媒体迅速发展依靠的是科技进步,而这恰恰是纸媒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因此,纸媒从业者应学习借鉴新媒体技术,为我所用。

4.增强议程设置能力。新媒体快速发展,议程设置能力不断增强,甚至经常影响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当前,一些纸媒的议程设置能力正在弱化,逐渐让位于新媒体。这直接导致纸媒的议题唯网络是瞻,亦步亦趋,最终丧失了对公众话题的设置能力。不少“网友曝”事件在网上发酵后引发纸媒跟进报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媒体融合时代,纸媒应该进一步强化议程设置能力,力争在众声喧哗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理想仍在,纸媒不死。新的一年,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问我“纸媒会不会死”的问题。我已经想好了答案: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唱衰去吧!

2015年,我的愿望清单:

1.多读书、读好书,至少要看20本书。

2.多了解新媒体技术,熟练运用新媒体平台。

3.坚持锻炼身体,好体魄是做好工作的后盾。

4.夜班编辑长年“两点一线”,与社会有些脱节,今后要多参加社会活动。

(作者为半岛都市报编辑)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