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5年1月下
人民网>>传媒>>正文

走好脚下每一步

亢舒

2015年02月12日10:25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年初,看的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岁月长河,每经历365天都要回到新的起点。这样的安排也许正是给我们开动重启模式的机会,好的已存盘,坏的清除掉,再次鼓足勇气,轻装前行。

2015年,我将进入成为媒体人之后的第8个年头。回头看,匆忙是最突出的感受。身处这个宏伟的时代,为了唱响这曲主旋律,作为万千媒体人中的一员,每一名编辑记者即便只是一个小音符,如若不各司其职,夙夜在公,华彩乐章便很难奏响。我们很微小,我们也很重要。正如2015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所言,你对美好的向往关乎国家方向。媒体是我们所在的领域,也是我们见证与记录整个社会实现进步与发展的舞台。媒体人向往美好,公平正义的声音便会传递;媒体人向往美好,正能量就将温暖人心。

我曾采访过青岛一位公租房住户。领了钥匙当天下午,60岁的他跑到旧家具市场买了一些必备的家具,当晚就住进了新房,成为整个公租房小区第一户入住的居民。仍旧记得那天采访时的场景,照进窗子的阳光也照在他洋溢着幸福感的脸上。他是老实经营的小商贩,租了二三十年房子,公租房让他在历经风雨漂泊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稳定下来的家。对于这项好政策,他充满感激,每周定期去居委会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力所能及的事。我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大家,保障房建设惠及了像他一样的住房困难群众。我以这样的方式记录了小人物,也烘托了大时代。

我还曾假扮成北方的商贩到南方某城市采访“毒玩具”事件。一些无良小厂罔顾儿童的身体健康,用回收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医疗垃圾、塑料垃圾等制造儿童玩具。既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又要完成采访,我历经艰辛最终完成了任务。我用所见所闻告诉大家,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改正。这时候,媒体以监督员的身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还是十分自豪的。

几年来,这些好的坏的故事填满了我的工作。有自豪也有遗憾,自豪感鼓励我继续努力,呈现更多的精品佳作;遗憾也为我的进步留下了空间,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贡献更多才智。

正如我们的国家以及每一个个体向往美好的路上会遇到挑战和荆棘,媒体的变革风起云涌,尤其对于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而言,面临巨大冲击是我们不得不应对的现实。我想,这也是每一位身处传统媒体的新闻人在近两年感受最强烈的一个方面。年初,新闻人自己的新闻——南方报系一年离职人数高达202人,原高管离职去门户网站的消息,再次引发人们对传统媒体何去何从的思考。

记得在年终总结会上,一位40岁的老记者说,2015年我更该做的是追赶新媒体的脚步,别被这个飞速变化的网络时代落下。其实,无论怎样的传播手段,都只不过是新闻的载体。新闻应该永远以内容为王,精品佳作终会有它的位置。对此,我们应该坚信不疑。

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传统媒体依然有它的优势,比如,跟踪领域和行业的时间久,积累深。与网络媒体以“短平快”见长相比,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更希望用深度和思考取胜。人民日报针砭时弊的评论文章依然不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光明日报依然是科教文卫领域新闻报道的“领头羊”,经济日报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未来走向的判断依然是众多读者关注的焦点,等等。

躬逢这个信息日益飞速传播的时代,传统媒体也努力跟上,编辑记者们的新媒体思维日益强烈而清晰。以前是慢悠悠写好,反正次日才能见报,如今我们也会主动在第一时间发微博,与报纸下属网站联络,和时间赛跑。在我们追求更快速度的同时,新媒体也在努力追求深度,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媒体融合,大家都在扬长避短。在我看来,传播载体本身并没有输赢,好新闻永远是最终赢家。既要努力跟上这“变化”,也要树立更多自信心和自豪感,传统媒体的兄弟姐妹们还须不断努力。

慢慢积攒下来的各种会议胸卡静静挂在书架一侧,胸卡上几乎都有那张摄于几年前的证件照片。照片上的我笑容灿烂而充满朝气,那些采访、写稿子的场景在脑海中一幕幕呈现。记得刚入报社时,老记者们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新闻人应该永远在路上”。现在重温这些话,依然觉得可以让自己斗志昂扬。点滴的汇聚,才能结出丰硕果实,要努力走好脚下每一步,不忘初心,不负青春,不负所处的这个大时代。

2015年,我的愿望清单:

1.多写好稿。

2.家人身体健康,平安顺利。

(作者为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记者)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