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当职业农民真来劲

杜君

2015年02月16日14:24  来源:大河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当职业农民真来劲

   不想当一辈子农民,多年摸爬滚打,他从一名农民工当上了老板。

   坚定跟着国家政策走,他返乡做职业农民,用亲身实践证明:农业发展大有可为,从事农业大有作为。

   2月5日,他被授予首届“全国十佳农民”。他叫唐全合,是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唐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种粮武器“高大上”

   “他每年种出来的粮食,足够10万人吃一年。他种地,天上依靠气象卫星,地面借助气象基站,他是全国第一个使用‘星陆双基系统’种粮的农民。”在首届“全国十佳农民”通讯录上,手捧油绿麦苗的唐全合如是“自我介绍”。

   “星陆双基绝对‘高大上’。”2月10日,在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监控平台,记者见识了这神奇的“种粮武器”。

   “以前,想知道土壤墒情,只能到地里拿铁锹翻一翻。现在,通过卫星遥感与地面传感、无线通信有效结合的物联网系统,足不出户,空气和土壤温湿度等数据,就能即时传至电脑。”唐全合介绍。

   鼠标轻点,大田里青青麦苗映入眼帘。点击放大,麦苗的叶片脉络都变得清晰起来。“若有虫害,连肉眼看不到的虫卵都能显示得一清二楚,提前预警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唐全合说。

   聚喜来其他“新武器”也不少。从大型粮食烘干机,到收割打捆机等“硬装备”,从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到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等“软配件”,令人眼花缭乱。

   先进农业机械“保本”,信息化插上了科技翅膀,农业部专家组对钜桥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实打验收: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为708.9公斤、874公斤,全国领先。

   入社方式“多套餐”

   1975年,唐全合外出打工,就是“不想当一辈子农民”。20多年后,身为建筑业老板的他突然宣布,要“回乡种粮”。

   “逆转”遭到妻子和亲戚劝阻:“种粮投入大、效益低、风险高,弄不好赚的没有赔的多。”唐全合却有自己的想法:“当前国家鼓励农民种地,还有很多优惠政策,跟着国家政策走错不了!”

   2009年,唐全合拿出全部积蓄,组建了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出入社“五鼓励”、“三模式”多种套餐吸引农民入社。

   “五鼓励”,即鼓励农民带农机入社、带土地入社、带资金入社、带技术入社、劳动力入社。“三模式”,即农户可自主选择直接流转、全托管和阶段式托管三种模式与合作社合作。

   农户各取所需,农民各尽所长,合作社规模迅速扩大,连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的土地也流转了进来。社员王增法说:“俺家9亩地流转后,旱涝保收,孩子可以专心在外打工,每年每亩还能坐收1000多元租金。”

   如今,合作社接管粮田10170亩,服务农户8000多户,社员人均年收入较其他农户增收超过1500元。

   让利农民“正能量”

   打开农业部印制的《首届“全国十佳农民”风采录》,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唐全合的“种粮荣誉”一串串。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希望“十佳农民”继续开拓创新,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新活力,为实现“三农”中国梦增添正能量。

   “其实,每一份光鲜的荣誉背后,都是老唐持续传播的正能量。”鹤壁市农业局局长金志广说。

   先给钱再种地。为解除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收成不好合作社给不了钱的后顾之忧,唐全合签完土地流转合同,就提前支付一年费用。而眼下,不少合作社是卖了粮食后,根据市场情况支付承包费的。

   服务费打折,良种补返农。坚持让利于农,在耕种收等单项阶段托管服务中,聚喜来社员可享受市场价10%的优惠。按照合同,良种补贴归合作社,但老唐一分钱不要,仅此一项,合作社每年就少收入3万元。

   爱心帮扶济贫困。对鳏寡孤独等困难农户,合作社免费犁耙耕种收农田上百亩次,安置闲散劳动力200余人次。

   “下一步,要在多种地、多打粮基础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给农民更多实惠。”老唐说,“我的目标是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记者杜君)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