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锣鼓喧天古戏台

何双伶 郑积亮 余静轲

2015年02月16日14:26  来源:浙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锣鼓喧天古戏台

   “嘡嘡嘡嘡……”下午1时许,一阵锣鼓、笛子、二胡交织演绎的民乐声响起,打破了江山市长台镇深渡自然村陈氏祠堂20余年的沉寂。近百位村民用热烈的掌声表达自己的喜悦,欢迎江山婺剧团的到来。

   不一会儿,婺剧折子戏《断桥》就开演了。祠堂古戏台上,花旦舞动的水袖、婉转的唱腔引得观众们连连叫好。坐在前排看戏的,不少是白发苍苍的老戏迷。84岁的陈明法笑逐颜开:“村里位置偏,一般戏班子都不愿进来。这么多年没看戏了,今天真开心!”

   临近新春,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家了,他们边看边拿着智能手机拍下台上的精彩瞬间。在萧山打工已有十余年的村民陈永林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管得严,自己常常躲在墙后的隔缝里偷偷看戏。“今天我感觉又回到了童年。”他表示,“难得见村里人聚得这么齐,浓浓的年味又回来了。”

   放寒假回家的孩子们也跟着大人过来“凑热闹”。“这是我第一次看戏,他们唱法和平时听的流行歌曲很不一样,真好玩!”13岁的陈静瑜听完《断桥》之后说。

   “记得上次戏班来村里,还是1990年的时候。”祠堂的管理员陈国兴告诉记者。作为村里唯一的文化活动场所,古祠堂曾是村民们看露天电影、听大戏的“大本营”。上世纪九十年代,下海潮席卷全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创业,陈氏祠堂也因无人看管而逐渐破败。去年,陈水华、陈明友、陈小均三位在外经商的村民主动捐资,牵头修缮即将倒塌的古祠,村民们终于又有了自己的“文化基地”。

   在深渡村,陈姓村民占了90%以上。作为同一个大家族繁衍而来的后代,聚在一起看戏听戏曾是村民们维系感情、彼此交流的重要形式。祠堂年久失修之后,村里就不再有大型的文化集会活动。“出门久了常常想家。”祠堂的捐资人之一陈明友告诉记者,“村里的陈氏祠堂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我希望通过重修古祠,为村里的文化传承找到载体。”

   据江山婺剧研究院院长毛向阳介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山的婺剧在广大农村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江山婺剧团都要通过文化赶集、农村礼堂演出等形式送戏下乡170多场,深受群众欢迎。今年春节期间,婺剧团已接下10余场农村演出的邀请。“看戏不仅是村民们过年的娱乐活动,也是对乡村文化的传承。”毛向阳说。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时光匆匆,一眨眼四折戏就演完了。在一曲《好日子》中,婺剧团的演出圆满谢幕。“过瘾!”“好看!”散场的人群中,传来阵阵感叹声。(何双伶 郑积亮 余静轲)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