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报刊亭路在何方?构建新阅读文化生态非一日之功

记者 杨 彦 王伟健 王汉超 江 南 魏 薇

2015年02月27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报刊亭 路在何方?

  不赚钱的生意

  下午3点多,江苏无锡崇安区后西溪社区一条马路边,退休工人杨智勇坐在店门口,戴着老花镜,沐浴着冬日阳光,悠然自得地读着一份当地都市报。

  “前几年,我都是每天早上先去街角那个报亭买份报纸,然后到不远处的面馆吃碗面,这个早晨就过得特别有滋有味。”年过七旬的杨智勇说。

  这个坚持了多年的习惯,到2009年不得不变了,因为,这一年,无锡拆除了城区内几乎所有的报刊亭。“报刊亭没了,我早上买不到报纸,吃面时总感觉少了点味道。”他说,现在靠订报,拿到报纸经常是下午了。

  原先街角被拆除的报刊亭是吴女士经营的。如今,吴女士在经营一家烟酒店。“报刊亭的生意曾经很好,地段好的地方一年可以赚10万元以上。不过后来,报刊生意就不好做了。”吴女士坦言,一份报纸只能赚几毛钱,一本杂志的利润只有20%。2009年整治后,原来摆摊卖报的人大都放弃了这个“饭碗”。

  2012年4月,河南郑州也将全市34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当时,郑州市相关部门对市民承诺,“两个月内按拆除报亭数量1∶2的比例进店”,设售报点,“要方便市民买报”。很快,700余商家领取售报点牌照,总数超过了所拆报亭的两倍。但两年多过去,时至今日,这项工作仍在努力推进,效果不尽理想。

  记者在郑州市中心随机询问行人及商户,哪里能买到报纸杂志?多数人比较迷茫,说不出在哪买报。

  东明路顺河路附近,记者两年前曾走访过一家照片冲印店,承担“报刊进店”经营。近日再去询问,老板很干脆:“不干了,不赚钱,太麻烦”。“卖一份报纸不如复印几页纸,卖一堆报纸抵不上卖条烟。”经了解,普遍情况是不论当年“占路”,还是如今“进店”,单纯卖书报,根本维持不了正常经营。如果开展其他业务,书报又成了不赚钱的“累赘”。

  郑州本土连锁超市曾是“报刊进店”的积极承担者,但现在,报纸在货架上并不热销。文博西路一家超市店长说,《东方今报》《郑州晚报》每天只送两份来,卖不完再收回去。

  报刊进店生存艰难的原因,还在于报刊的低利润与进店的高房租之间差距悬殊。女店主赵萍在文化路俭学街路口经营报刊十几年,两年前拆除报刊亭,她搬进小店,租金从800元变成2000元。这一次,记者再找到她,店已搬到路北,房租涨到7500元,她和奶茶店合租,她分担3500元。早上7点开门,坐到晚上收摊,已连续几个月赔钱。“干得心凉。”赵萍说。

  失落的报刊亭

  仿佛就是瞬间工夫,移动互联网大潮席卷了生活各个方面,“日月每从肩上过,江山常在掌中看”。报刊亭,这个曾经承载着重要文化符号意义的角落,如今颇为“失落”。

  在不少市民眼中,今天的报刊亭更像“杂货铺”。“说实话,我在报刊亭没怎么买过报刊,买得更多的是烤肠、老玉米、电话卡,对了,还有彩票……”家住北京五棵松附近的上班族小刘坦言,“我已经很久没有摸过报纸了,新闻多数都在网上看。”

  陈师傅的报刊亭在南京市白下区光华路靠近胜利村路的人行道上,白色的亭身有些发黄,绿色的雨篷已经破旧。报亭里卖的报纸和杂志不算太多,有20多种。除了报纸,陈师傅还兼售饮料、香烟、手机充值卡、游戏卡、地图等。“如果不下雨,报纸一天能卖140来份。”陈师傅说,平均每份赚3角钱,一天卖报可以赚40多元。“报刊的销售额大约占报亭总销售额的1/3。”陈师傅告诉记者。

  郑州市内多年严重拥堵,报刊亭名义上临时占道,实际上是“坐长庄”,压占人行道、自行车道,甚至盲道。市民只好绕行到机动车道上,往往造成路口“梗死”。

  占着醒目的位置,报亭小杂货比一般店面好卖,“擦边球”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除了常见的出售饮料、香烟外,有的还张贴悬挂广告牌,甚至开展出售非法出版物和设赌摊等利润更丰的非法经营,禁而不绝。

  事实上,郑州很早就不再批准报亭的临时占道经营,即使有证的报亭,其有效期限到2004年底已全部结束。从此,报亭没再交纳过任何占道费,他们作为违规建筑,存在了七八年的时间。2012年春,在郑州“最大力度治堵”行动拉开序幕时,报亭首当其冲,几乎一夜之间,从大街小巷被移除。

  即使在首都北京,报刊亭也颇遭诟病。“违规设置、阻碍通行、超范围经营、私改设施、亭身周围违规发布广告……”北京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刊亭角落虽小,问题可真是特别多。”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报刊亭的背后增盖了活动板房。亭内卖报刊,板房内则是个小卖部,冰箱、货架等一应俱全。大部分报刊亭还存在私拉电线,使用微波炉、烤肠机等大功率用电设施的现象。

  升级“服务亭”

  时隔6年,报刊亭终于重回无锡街头。无锡日报社副总编辑祁国华介绍,羊年春节过后,首批10个报刊亭将正式亮相。不过,由于不局限于销售报刊,这个报刊亭也更名为“便民信息服务亭”。报刊亭在无锡的恢复,缘于市民们的强烈呼声。

  而在郑州,据记者调查,尽管因网络冲击,青年读报人数减少,但零售报刊市场远未消失。在郑州市中心紫荆山公园外,老张藏在一处隐蔽的公交站牌背后,自行摆下一片很大的报摊。如今他生意火爆,老主顾形成稳定群体,“有的住黄河桥附近,每天坐公交车来晨练、买报。”每天早晨五六点、傍晚五六点是卖报高峰期,顾客多是老人,一大片人买了报就站在那儿读。

  在北京安贞西里小区西门处经营报刊亭的崔大姐也向记者感慨,“老人啊,都认地方,只要你每个月都留好他要的报刊,他就会月月来你这。”她说:“有一个大爷就是,今年70多岁了,从家走过来得半个多小时,还是月月来。”这位大爷就喜欢看纯文学杂志, 在崔大姐这,他想看的《小说月报》《十月》之类,一眼就能找到。

  杭州市上塘路、文晖路路口的568号报刊亭,一直由裘剑波、胡庆平夫妻俩在经营。报刊亭顶上的电子显示屏,正滚动播放当日新闻。再看四五个平方米大小的报刊亭,里面“装”的东西可不少,除了各种报纸杂志,还有一块醒目的牌子,标出“话费充值、充电充气、代缴电费、代售汽车票”等近10种便民业务。

  裘剑波说,自己这个报刊亭周围不是繁华商业区,也没车站、学校,就靠附近的居民小区做点生意,这几年报刊零售生意不好做,销量一直在滑坡。“前几年生意差的时候,一月收入不到1000元,生存都成问题。这几年报刊亭‘升级’了,增加了便民业务后,街坊邻居来得多了,连带着报纸杂志的生意也好一些,营业额一下子上去了。”

  浙江省报刊发行局局长郑守祥介绍,截至2014年底,浙江全省建有报刊亭2562个,其中进行了信息化升级改造的新型报刊亭已有2037个。

  2014年3月,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也陆续推出11个数字化智能报刊亭。智能报刊亭服务功能大大拓展,除了纸质报刊、充值卡零售外,还增加了自助缴费、小件商品自提、无线网免费阅读、文化商品展示、便民出行信息、外伤救助等新型服务。

  郑州市相关部门表示,必须为市民的阅读需求构建起健康有序的服务体系。但相比于移除报亭,构建起新的阅读文化生态远非一日之功。据介绍,郑州市正在将涵盖书报功能的便民点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成为“15分钟生活圈”的标准配套。另外,在人流聚集地段,如地铁口、公交港设置规范的书报商店,或在现有的咨询点上增加售报功能,并给予适当补贴。在居民社区,书报亭已经开展了3个试点。记者看到,新的书报亭得到了居民小区的接纳,不仅可以买到书报,还有智能包裹柜可自助取件,有自动柜员机和电动车充电桩,其名字也改成了“便民服务亭”。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