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平凡的世界》首播观众褒贬不一 导演毛卫宁回应争议

陈涛

2015年02月28日10:12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这个“世界”不迎合观众好恶

  《平凡的世界》剧照。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曾影响了不计其数的国人。前晚,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登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黄金档。这部剧共计56集,尽管目前只播出了4集,但话题度直线飙升,观众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点赞,有人吐槽,有人质疑。对此,导演毛卫宁做出了回应与解释。

  少平不是唯一主角

  在毛卫宁看来,不能简单将《平凡的世界》界定为农村戏,或是励志剧,“我希望将它做成‘一场历史回眸’。”在这场人生大戏里,孙少安努力“摆脱苦难”,孙少平“寻找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

  该剧此前宣称95%忠实于原著,不过看过之后,有观众提出质疑,“故事主线感觉有变化,书里少平才是主角,但剧里好像变成了少安。”对此,毛卫宁回应说,书迷们之所以认为少平是主线,是因为在小说里,开场是少平,结尾还是少平,所以大家可能会感觉少平是主角,“另外,也跟我们当时看这本书的年代有关系,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都会喜欢上少平这样一个人物,但实际上在小说里他跟少安是平分秋色的。”

  毛卫宁认为,电视剧再现了小说中95%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读书时,你会翻过那些不爱读的篇章,但是电视剧不能这样,要严格遵循原著。我们要做的就是还原小说中的人物,而不是迎合观众的好恶。”在他看来,少平所承担的奋斗使命,在今天已经被更多观众所理解了,“但是少安身上所折射出的农村、农民、宗族、土地等很多问题今天仍然存在,所以适当突出了他的戏份。”

  用心还原时代氛围

  剧版《平凡的世界》努力营造的时代氛围得到了观众点赞,而在这背后剧组付出了辛苦“劳动”。

  《平凡的世界》剧情时间跨度为1975年至1985年,拍摄遇到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旧日场景复原。据总制片人李娜透露,该剧总投资1.2亿元,全部经费支出中,场景、拍摄、后期制作的花销,要大于演员片酬——实际上,每位主演都是降酬出演。

  全剧在陕西榆林拍摄。开篇第一场戏,也是剧组开机头一天拍摄的镜头。为了还原少平就读的高中,剧组在一所村小学的后面新建了一所学校,因为搭建得很牢固,常常到拍摄地转悠的那所小学的校长,已分不清哪里是布景,哪里是学校实际的院墙。当剧组拍完那个场景的戏后,他央求剧组不要拆除学校,想留给村里娃作新校舍。

  铁路在原著中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它是维系少平与外面世界之间的一条纽带,由于现如今铁轨上行驶的列车与当年已全然不同,为此,剧组专门搭建了一条铁路。此外,因为当地煤矿不允许女人下井,剧组只得重新造了一个。田晓霞在抗洪抢险中牺牲那场戏,在书中只是由他人口述出来,并没有多少直接描写,剧组为了让灾难更为真实,新建了一座城市的一角,然后往里面灌水,营造发洪水的场景。

  剧版结局不再灰色

  每次拍摄前,毛卫宁都会与路遥进行一场隔空对话,“我会想,如果是他来导这部戏,他会怎么想,会怎么拍?我索性把我的观众定位为路遥,就不会有大偏差。”

  他始终认为,路遥没有真正写完这部小说,“如果他活到现在,我想他也会支持我对原著做出调整。”剧中,少安和秀莲的那场结婚戏,特意设计让少安的初恋润叶去了新房,这在小说里是没有的,“为的是体现她爱少安,是依据人物关系做出的变化,但并未改编成三角恋爱,那样就是胡编乱造了。”

  至于全剧改编最纠结的地方,则是大结局,原著结尾有些灰色,让少平带着伤疤回到矿上,归于平凡的生活。“在路遥的时代,他预料不到后面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加上当时心力交瘁,才有了这个结尾安排。”毛卫宁说。而在电视剧中的结局,是原著中看不到的,“除了少平和晓霞已经是生死两隔之外,其他人基本都有一个好结果,那是历经苦难、不言放弃、努力拼搏过后得到的回报。观众就准备好掉眼泪吧!”

  直面“吐槽”

  冗长旁白似“舌尖”

  剧中使用大量旁白将观众带入那个年代,而且,画外音还撞音《舌尖上的中国》。毛卫宁回应说:“前2集的确有点多,原因在于这是原来4集的内容,为了加快开场的节奏我们压缩成了2集,但旁白是原来4集的旁白。后面没有这么多了,大概每集会有一两处。”他认为,旁白有助于帮助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了解背景,还能唤起一部分老观众对当年听小说连播的回忆。

  金波去哪儿了?

  原著中,喜好音乐、行侠仗义的金波是孙少平的同学兼好友,在经济、精神上都给予了少平不少帮助。这一角色在本剧里却被删减掉了。毛卫宁解释说,编剧其实是将润生和金波两个人物合并了,“编剧的初衷是希望少平身边能有一个自始至终陪伴的共同成长的人,在小说里润生和金波各自在上半段和下半段完成了这个使命,因此编剧把他们合二为一了。”

  开篇就植入广告?

  润叶姐带着少平到她二爸田福军家里“吃小灶”,少平一口气干掉五六瓶“冰峰”牌汽水。有人质疑,那个年代“冰峰”汽水应该还没有流行到陕北,认为这是植入广告。毛卫宁回应说,这个品牌并没有给剧组投广告费,“原著小说里面提到了汽水,我们考证1953年陕北就生产了这种汽水,那时候汽水品牌也不多,田福军作为一个县委会副主任,我们认为他家里应该就有‘冰峰’。”

  各式方言太跳戏

  剧中,演员以陕北方言作为主要语言。不过首播当天,有陕北网友在微博留言“哭晕在厕所”,认为一会儿陕北话,一会儿关中话,一会儿又是普通话,太跳戏了。毛卫宁解释说,如此安排,既突出这部剧的陕北味道,又照顾到能让全国观众听得懂,“村里人,大多说的是陕北话;在县城读书的一帮人,说的是偏普通话的陕西话;而以田福军为代表的一批官员,基本上说的是关中话。”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