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淑霞介绍自己企业的微信号。 林长生 摄
房淑霞向记者展示其购买的微信营销书。 林长生 摄
房淑霞客厅里的毛泽东像很醒目。 林长生 摄
房淑霞在房屋旁拔自己种的菜做饭。 林长生 摄
人民网漳浦2月24日电(林长生)她本来想挣点钱回家过日子,发现漳州的钱好赚后,就想把儿子娶媳妇的钱也赚到手,结果是在漳浦安了家,一呆就是18年。恢复高考后就考上大学的房淑霞,20年前放弃陕西当大学老师的工作南下,最终把自己变成漳浦农民,成为闽南地带的一道风景。
正月初三上午,漳浦的天空还下着雨。记者到达她位于国道324线长桥镇花卉走廊的家时,一脸憨笑的她已经站在走廊上迎接。她的脸还是黝红的,一如黄土地上勤恳劳作的农民。问及怎么一个人过年,她说儿子女儿都回陕西老家去了,别人请她去其家中过年都被她拒绝了。她的家庭农场有19个雇工,她不好去其中一家而不去别人那儿,干脆哪儿都不去了。
房屋外墙上,她的个人微信号和苗木场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特别显眼。她说,在苗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她必须努力学会营销。为此,她还买了书,到漳州市参加了微信营销培训。如今,她还在微信上投了广告。按广告的计费方式,平均一个粉丝要付费5块多钱,有人点击一次5毛钱。“有时候一小时要烧3600元,发一条微信要烧两三千元”。她说,存进去的两万块钱差不多快“烧光了”。
走进客厅,除了墙上依然显眼的微信二维码和WIFI密码外,最惹眼的则是三面墙上的毛泽东像,还有“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和“为人民服务”等毛主席语录。她笑称,有些想敲竹杠的人,一到她家,看到毛主席的像就知道她“顽固不化”而不作非分之想了。有些想动歪脑筋的人,知道她是曾经的漳州高考文科状元方舟子打假的“同路人”也不敢放肆了。
她曾经对媒体说过“这辈子最大的运气就是来到漳州漳浦当了农民”,如今依然坚定当农民的念头。只是,她觉得要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当记者提到美国媒体报道“将来在中国当农民会挤破头”时,她却说“我有点撑不住了,我快被淘汰了”。她说,在新的时代发展面前,再当老一辈那样的传统农民是没有前途了,另一部分人只能去当传统的产业工人,还有个别人要当新型的农场主。
她感慨自己去参加一个600多人的高峰论坛,上台的苗木企业都谈和房地产、旅游等合作的“大手笔”,而类似这样的资本运作不是她所擅长和愿意的,她还是固守自己的“只种加拿利海枣”的“做精一件事”的理念,不涉及多元经营。她要坚守细分行业的话语权,同时又被现实冲击得有点累。
招工难是她面临的问题。15年前,她的种植园迅速从最初的1亩地扩大到了15亩,人工不成问题;后来,她有154亩的加拿利海枣时,工人是38个;如今,她的苗木达到380亩,工人只有19个,而且年纪偏大,最大的已经66岁了。
苗木的利润走低,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实。18年前,她得知漳州要建设百里花卉走廊后,带着攒下的3万多元和加拿利海枣的种子到漳浦马口创业。几个月时间,她出售第一批加拿利海枣幼苗就净赚了6万元。十多年前,房价一平方只有几百元的时候,她一年就能赚60万元;如今,她说“去年和前年是做得最差的两年”,自己靠着以前的存款“吃老本”。
去年,很多人主动找上门来做生意,要么是价格压得太低,要么是中间人要分走太多利润,她把不少客户拒绝了。现在,她在研究互联网精神,希望能走点对点的销售;同时,她要在今年适当放下身段,多卖一些苗木来稳固现金流。
房淑霞是陕西黄龙人。1977年,她考入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商洛师范学院当教师。1994年,她到改革开放的战场的南方闯荡。1997年,她选择了在漳浦当花农,她的“基地+农户”模式中,为农民无偿提供树苗和技术指导,还负责收购销售,培养了上千示范户。
甘当农妇的房淑霞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加拿利海枣的行业翘楚,她的客户遍及全国各个城市,包括雪域高原。
她吃着自己种的菜,配着陕西老家带来的牛肉,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苦乐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