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一位中亚“淘金者”的乡愁

张一辰 冽玮

2015年03月05日09:31  来源:中国侨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行进中国:一位中亚“淘金者”的乡愁

  中新社西安3月5日电 题:一位中亚“淘金者”的乡愁

  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冽玮

  在中国人看来,古丝绸之路是一个遥远的历史概念。从事中亚贸易的张璠则认为自己20余载的“丝路淘金”,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旅程。

  古丝绸之路曾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中亚四国紧密联系起来。随着彼此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来自世界各地淘金者穿梭不息,寻找着发财机会。

  1990年,二十出头的西安小伙张璠成为中国第一批赴海外“淘金”队伍中的一员,当时流行语称之为“倒爷”。张璠怀揣6万元人民币“巨款”,只身前往莫斯科,几经辗转最终选择在哈萨克斯坦安家立业,经过20多年打拼,张璠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华商。

  “当年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海外创业之初条件艰苦,一开始我只能自己背东西过去卖,棒棒糖、口香糖等,什么都卖过。”张璠回忆道。

  阿拉木图的冬季寒冷漫长,面对每日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他除了坚持别无选择。

  一个偶然的机会,令张璠在哈萨克斯坦创业迎来转机,他发现当时在中国司空见惯的火柴在当地仍未得到广泛应用,于是“火柴批发”成为张璠积累第一桶金的契机。“当时用火车皮运火柴,一天能发9辆火车皮,毛收入上百万元。”

  告别游击式的地摊生活,张璠的生意开始向规模化转型,随着砖厂、面粉厂、番茄酱厂、电焊条厂等七八个工厂在当地的建立,张璠的商业版图日益丰富多样,同时,他也成为哈萨克斯坦华人圈的“名人”。

  如今,在中亚国家,印有“Made in China”的商品随处可见,小到针头线脑、绒毛玩具,大到彩电冰箱、农用机车,应有尽有。来自中国企业的不断投资,为当地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上中餐馆就餐、喝中国茶、学习汉语,与中国相关的元素亦成为时尚。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到11206亿美元,占全国的26%。

  深谙在中亚经商之道的张璠认为,中亚国家很看重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这一地理优势,中国“丝路经济带”的主张契合了中亚国家的发展诉求。“借丝路东风,我在哈萨克斯坦与当地电视台合作开办一档名为‘中国制造’的栏目,包括中国旅游、中国品牌、中国文化等内容,希望让中亚地区的民众看到一个正在行进的中国。”

  “离开中国海外创业之初,我就坚信自己终究会回来,我妻子是哈萨克斯坦人,也已融入中国文化和生活中。”张璠坦言。

  “在国外,中国企业如对当地法律不熟悉,很容易吃亏。”张璠认为给在丝路沿线城市进行商业发展的中国企业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尤为重要。因此,他与曾担任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妻子索菲亚,筹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援助中心。

  目前,张璠的事业重心已转向内地,并陆续关闭转让在哈萨克斯坦的工厂。他告诉中新社记者,“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我只是一名过客,中国西北的黄土地才是我的根。”(完)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