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5年2月下
人民网>>传媒>>正文

宋代“小报”与明清《京报》比较

潘小露

2015年03月20日11:16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宋代“小报”与明清《京报》创始背景、社会环境比较

(一)宋代“小报”创始探究

1.“小报”的起源。宋代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有大量发行的官报,还出现私人发行的民间报纸——“小报”。“小报”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据清人徐松编辑的《宋会要辑稿》所收北宋奏章“闻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的记载,所说进奏官在官报之外,另外抄录的“单状”就是所谓“小报”。

2.创始时期的社会环境。宋代“小报”是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产物。首先,宋朝在政治、军事方面都表现得孱弱无力。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社会各阶层人士为维护既得利益都需了解形势发展、政治动向与边防实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此时“小报”的编写者们抓住时机,突破官报的传播范围,开始私下经营“小报”,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宋代经济教育方面发展强劲,国民素质大为提高,这为“小报”的发展提供了成熟的社会环境。再次,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刻书印刷的黄金时代,技术的保障使得“小报”大批复制成为可能。同时宋朝“士”阶层空前壮大,成为“小报”最中坚的读者群。

(二)明清《京报》创始探究

1.《京报》的起源。明朝中叶,政府允许自设报房,传抄部分“邸报”,即产生《京报》。关于《京报》的起源,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学史》中提到:“据北京报房中人言,清初有南纸铺名荣禄堂者,因与内府有关系,得印《缙绅录》及《京报》发售。”中国古代报纸没有统一、固定的报头,所谓“进奏院状”、“邸报”、“朝报”、“小报”等都是概称,从《京报》起,开始有了比较固定的报头,成为一种类型报纸的专称。“《京报》因在北京出版,故名‘京报’。”②《京报》兴起于明代中叶,停刊于1912年民国成立时。

2.《京报》创始时期的社会环境。“小报”屡禁不止盛行于民间,使得政府难以控制,而朝廷也希望有人拿官报售卖,助于宣传。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就产生了合法民报——《京报》。可以看出,首先,《京报》的出现是两个积极性结合的结果,一是朝廷要扩大宣传的积极性,二是报房要赚钱的积极性,两者相结合就出现《京报》;其次,明清时期出现商品经济的萌芽,印书房的老板们受到商品经济的启示,开始印报纸卖。“从16世纪初的明代中叶开始,当时在京师北京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爆发,随后南方一些省会及都市如南京、苏州、杭州等也相继出现了报房。”③报房的大量出现,为报业发展提供技术上的革新,也使《京报》印刷发行量较之前大大增加;最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促使报业蓬勃发展。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们越发需要新闻来指导生活,特别到清朝,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增多,西方各种观念、文化开始在中国传播,光靠政府的官报解决不了问题了,人们需要看报纸。

(三)二者的创始时期比较

比较宋代“小报”和明清《京报》的创始背景、社会环境,宋代“小报”带有鲜明的非官方色彩,它是在官方的禁令下发行的。“小报”始终是以非法非官方的姿态在民间传播的,随时都会遭到朝廷的查禁,发展路途坎坷,生存环境恶劣。而明清时期的《京报》则是合法的民间报纸,得到了官方的授权,可以名正言顺地印发报纸,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 

宋代“小报”与明清《京报》发展情况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首先,宋代“小报”和明清《京报》都是中国古代报纸的一种形式,产生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作为非官方、民办的“小报”和《京报》依然要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保持一定的联系,受他们的制约。

其次,“小报”与《京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相比邸报,二者突破了官方的信息控制,报纸的形式和内容都更为先进。且在报道内容方面,“小报”和《京报》重合度较大,均以朝廷的政治军事动态为主。二者的内容大致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与朝廷官报相类似的新闻信息;二是官报未报但读者可能会感兴趣的其他信息。

再次,二者均是盈利性质的商业报纸。宋代“小报”是民间私自印发的,有时隐称“新闻”公开沿街叫卖。《京报》订阅和零售成为其主要的发行方式,且以京城为主发行地,《京报》报房每日派人送报上门。

最后,从报纸发展历程来看,“小报”与《京报》从诞生到结束,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小报”有近千年,《京报》也有四百年历史。但二者都发展不快,形式内容变化不大。

(二)不同之处

1.媒介环境不同。明清《京报》与宋代“小报”相比,新闻自由度减少、采编主体性更小。《京报》内容多为邸报的翻印,形式上以朝廷政令、奏折为主,这也使得《京报》类似于官报,带有政治色彩。封建社会晚期,《京报》常选择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内容发行;反之,就不予发行,这是由专制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

2.内容特征不同。从内容的真实性来说,宋代“小报”属于民间私自刊发,没有把关人,所以内容有真有假。杜撰、造假成为“小报”日常报道的小菜,编造皇上诏书、密令更是时常发生。而明清《京报》是官方授权下的民间报纸,它刊发的内容仍需官方审核,真实性更高、更可靠。

从报纸内容来说,“小报”相对《京报》更具时新性、更丰富。官报不能、不敢、不准报道的,“小报”勇而为之,报纸内容更受老百姓欢迎。相比之下,明清《京报》则需要多方审核,内容较为官方,可读性差。

3.发行特点不同。明清《京报》报房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专业新闻机构。报房出现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其由民间私人经营。《京报》报房的主要职能是采编新闻、印刷、售卖报纸,类似现代报社机构的职能,而报房人也似今天报社机构的工作人员。相比较,宋代“小报”的发行并没有成熟的行业性,从“别录单状”开始,一直以一种非正式、非行业的方式进行,没有专门的从业人员,其发行人多为邸吏、使臣、书店主人等。

4.报纸性质不同。《京报》虽可公开发行,但性质仍属于古代报纸的范畴。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明清《京报》内容上完全是官文书;其二,基本上没有报馆自己采写的稿子,没有自己的言论。宋代“小报”虽被禁止,但是其在采写编评上已经小有进展,与其它类型的报纸相比,它更接近近代报纸。

结 语

宋代“小报”与明清《京报》作为两类民间印发的报纸,二者都在不同时期改变了封建官报垄断天下的局面,使得新闻传播活动不再专属于官家,也让诸多士大夫更多地获取时事政治信息,并且让民间报业走向市场。但二者是不同时期中国报业发展的产物,因此身上带有不同时期的特征。不论是官方严厉禁止的“小报”,还是同样作为官方舆论工具的民间报纸《京报》,二者都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①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②③刘家林:《中国新闻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④朱传誉:《中国新闻事业研究论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⑤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简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⑥倪延年:《中国古代报刊发展史》[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