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穿新衣戴新帽。记者该怎么穿?
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不是受到意外刺激,每年更新的衣服差不多延续同一风格。新潮或中规中矩,倒不是区分人群穿衣风格的关键词,衣服饰品搭配出的气质和便利性才是。在职业环境、工作性质的影响下,穿衣风格的群体性越发突出。而时尚杂志的推波助澜和趋势引导,更让某些群体的穿衣风格或着装特质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每个群体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职业形象,职场女魔头穿Prada,中介一身西装革履挂工牌,跳街舞的八成离不开裆超低的垮裤。这虽然类似于刻板印象,但更表明同一群体装扮成类似风格是大概率事件。
前段时间热播的新闻业题材韩剧《匹诺曹》,剧中备受争议的人物宋车玉,穿得很有代表性。顶着电视台首席政法女记者头衔的宋车玉,总是一身素色简洁的套装,下身是合体的裤子或者端庄的短裙,颜色多为黑色、粉色、白色。手提有质感、硬挺的定型皮包,佩戴简单大气的耳钉和项链,腕部一块中等大小的手表,浑身散发出成熟优雅的味道。据时尚人士辨认,宋车玉剧中所用的服装品牌也是韩剧中贵妇角色经常选用的牌子。但和戴金穿貂的贵妇不同,宋车玉的服装职业味道浓厚,搭配的首饰也简约温润。
恰好笔者看剧时,刷到胡舒立主持“财新辩论”的照片,她外穿粉色套裙,身着白色内搭,戴珍珠项链和搭配款耳钉,倍显精神的短发。可以称作“首席财经女记者”的她,身形瘦削、气质冷峻、棱角分明,和首席政法女记者宋车玉有几分相似,可见首席们的装扮也有一定的模板。
但这些才不是记者身上的刻板印象。首席们已然“高大上”到缺乏个性,形似外交官、成功企业家、金牌律师等很多高端群体,分分钟脱离现实。想想整天走街串巷的社会新闻记者吧。他们整日游走在街头,风格关键词也是“街头”。但此处的街头不等于时髦、酷、嘻哈、朋克,而是真的“站在街头无人识、走进人群没回头率”的街头路人。他们夏天T恤牛仔裤,冬天冲锋衣运动裤,穿衣追求舒服第一,兼顾耐脏、防风抗雨,其实质作用和环卫工人的工作服“不谋而合”。
深居幕后的编辑们则更自由,每日窝在办公室和机房,编稿做版,不用出去见人,所以不用讲究穿着。穿高跟鞋走路时哒哒哒的声响影响沉思的同行,也不方便跑步去赶版;束紧身衣会在深夜长坐改导语的时候更添一份焦躁。也许新闻业是唯一一行,你穿得随随便便来上班,领导不会对你说:怎么穿成这样就来了?你看看你什么样子,被旁边人看见会影响单位形象。
即便西装革履,都压不住追求舒适自由的身心。比如转了岗,站在幕前,这种弃形象于不顾的豪气可能会有所收敛。做主持人,做财经记者,或许会在出镜,在采访对象办公室或正式场合做报道的时候,穿正装蹬高跟鞋,努力让自己的形象与采访环境一致。但即使如此,还是会不经意地露出真实的一面。就像网络上流传出的雷人主持人穿着,下半身是夹趾拖配大裤衩,上半身却是西装革履,呈现出风格冲突的喜感。
深究原因,只能说即便再高的穿衣能力,也为记者本人加分有限。在非正式场合工作,倾听者无需抢风头,浑身充满“采访对象友好性”,比艳压群芳的着装更重要。在办公室办公,清醒的头脑、放松的身心是跟文字打好交道的前提。想象一下当你被裤子勒出一坨肥肉在腰间时,压迫感阵阵袭来,焦虑抑制不住,还能面对三小时未整理的采访录音,构思一篇三千字有深度、有细节、有独家内容的特稿,或者耐心看完五千字的通讯,并且修改标题、导语,整理全文框架吗?
所以,采访、编辑等操心劳力的新闻工序已然让记者生活如此艰难,我们还能在穿衣上有何奢求?只能在精神境界上有追求:人在现场,心在幕后。不追求风头无两,但求宴罢人散后,还能冷静审视席后的凌乱。至于穿什么,如果你不是首席、不用出镜,真的只能回答:随意吧,你开心就好。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