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笑林在春晚是怎么红的?

2015年03月24日07:27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在相声界,笑林的唱功最出色

惊悉相声演员笑林去世,这一噩耗深深震动了笔者,身边不少70后、80后的相声爱好者和听众们也颇有同感。笑林是我们懂事时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相声演员,尽管早已淡出表演,偶在相声大赛的评委席和主持的电视节目上看见他,还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形象,没想到竟然撒手人寰。

笑林在曲艺行当中原是学山东快书出身,自幼登台表演,后拜马季先生为师学习相声。笑林不姓笑,本名赵学林,后改名赵小林。从艺进京之后因与相声演员、创作者赵小林(又称“面儿赵”,青年演员王玥波的老师)重名而改用艺名“笑林”。1987年,笑林、李国盛在春晚搭档表演了一段《学播音》,此后便以“笑林广播电台”为观众所熟知。

作为马季先生高足,笑林的相声艺术与同期的演员一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又不乏个人风格:

一是以说新唱新为主。尽管赖以成名《学播音》创意脱胎于《学电台》,但在包袱的选取上却贴合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电视剧《阿信的故事》正在国内热播,节目便以模仿著名播音员林如在电视剧中的旁白做底,获得了观众热烈的反响。

二是注重扬长避短。说学逗唱四门功课,笑林以学和唱两门见长,嗓音洪亮宽厚,特别适合演出“歌柳”(以学唱和改编歪唱歌曲为主要内容的节目),以至于他在春晚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不是相声,而是在歌曲联唱里演唱《我的中国心》(1986年,当年联唱之后还与李国盛表演相声《怪声独唱》)。说笑林是同时代相声演员里学唱歌曲最佳,几无异议。所以笑林在节目中经常是张嘴就唱,歌声未了就能获得观众的满堂彩。

出色的唱功,结合他在节目中塑造的小聪明又好夸夸其谈的人物形象,再佐以李国盛憨厚稳重偶露顽皮的捧哏,使他们的节目流传广泛,为广大观众所喜爱,而这两大特点也使他们成为对节奏热烈欢快有着强烈需求的晚会的常客。当年的春晚,选用新人尚可挑选业内已经小有名气,但还没被公众所熟知的演员,比如笑林、李国盛在1986年首登春晚前就已经获得了多项全国文艺汇演的奖项。新演员和新形式往往能碰撞出创意的火花,由此也孕育了一批优秀的相声作品。

以笑林的成名作《学播音》为例:这是一段典型的晚会相声,时长略多于十分钟,内容与当时春晚茶话会式的氛围紧密契合,加入来宾互动,为了演出效果甚至还使用电视技术来弥补表演的不足——模仿知名播音员方明、夏青朗诵的声音都是播放录音的同时对口型,虽然今天听来略显粗糙,放在时代背景下看却不乏新意。

今日论者常认为以舞台为首的电视相声、晚会相声将这个行当引入了上世纪末的危机,但把那时登上春晚的段子单拿出来看,绝大多数至今都堪称杰作。时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主题突出、应时应景、贴近生活的方言小品开始与相声展开强有力的正面竞争,使观众发笑不再只是相声的专利。与此同时,晚会相声从创意到技巧也开始大幅滑坡,选演员时“借蔓儿”的色彩越发浓重:依赖老面孔,寄希望于“人保活”(名演员表演的节目)。

近几年晚会开门邀请已经在茶馆、剧场,特别是网上被观众认可过的新生代演员加入。这些演员虽颇具实力,但往往要带着众望所归的心态,表演一个与晚会主题和进程联系不紧密的节目。同时,新生代演员还要考虑背后的市场,只要不砸锅,演出合约自然会如雪片般飞来。几方合力,导致新演员也不得不走老路,创意欠奉、无功无过。

笑林最后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是2001年,那一年的相声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或许他自己心知,属于他和他表演的那种特定类型的相声已经式微,离开舞台未尝不是保留对过去那段全盛时期敬意的方式。如今笑林离世,又让我们想起三十年前那个春晚相声星光熠熠的黄金时代。

□靳海舟(曲艺爱好者)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