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垣曲3月25日消息(记者李楠)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山村的清晨格外的寂静,早上5点10分,天刚蒙蒙亮,在垣曲县皋落乡民兴村的卫生室,张爱国接到一位病人家属打来的电话。15-3-25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村民:喂,是张医生吗?
张爱国:哦,对,是啊。
村民:我奶奶头晕的不行了,你过来看一下吧。
张爱国:“行行行,你让她不要动,我马上就过去了。
放下电话,张爱国麻利地准备好听诊器、体温计和药箱,就一瘸一拐地出发了。他这次要去的文秀英家,住在村里最远的一个自然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张爱国来到了文秀英家里。
张爱国:这段时间你咋样?
村民文秀英:没量过血压也不知道怎么样。反正一天吃药着呢。
村民文秀英:急了就赶紧找人家张医生,不说晚上白天,不管天阴下雨刮风,就急着找人家张医生,人家也没有厌烦过。
和文秀英一样常年患病、行动不便的还有75岁的老人樊玉香。她说,自从自己得了病,张爱国便成了她家里的常客。
樊玉香:这一会我又有病了,肚子疼,就疼的了不得,又把人家叫来,人家张医生帮我看了看,那个时候路没修,可难走了,人家腿也不对劲,也不让我们送,说我自己回,11月的天气可冷着呢,张医生是个好人。
听了老乡的话,我们才发现张爱国腿脚有些不利索。老张不以为然地告诉我们,这是在一次出诊途中不慎摔倒骨折落下的病根。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导致了骨髓炎,最终截肢,每天拖着5斤重的假肢,继续奔波在大山深处。说起张爱国,没有一个村民不竖大拇指:
村民:他虽说身残是个残疾,但是从几十年工作来看,看不出他是个残疾,为啥呢,他有一颗为山区群众服务的红心。
晚上9点,回到诊所,张爱国依然没有休息,继续为病人诊断拿药,填写就诊记录,建立健康档案。完成一天的工作,已经到了深夜11点,疲惫的张爱国正准备休息,电话又响了起来。
张爱国:喂,哦在哩,能行,你不要让他动,我马上就过去了。
深夜中,张爱国的身影渐渐远去,赤脚医生的故事仍在继续。记者了解到,30年来,张爱国已累计为这里的村民看病3万6千多人次,出诊行程达到3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