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义乌实体市场的“互联网+”探索

章斐然 张文婷

2015年04月14日08:02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义乌实体市场的“互联网+”探索

  互联网发展到今日,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新鲜:一个来自伊斯坦布尔的采购商坐在家里,就可以向身处浙江台州的出口商直接下单。如是情形下,线下实体的市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义乌,这座建在实体市场上的城市,又将何去何从呢?

  在义乌,早上的交通高峰来得比其他城市晚一些。在这座不大的县级市里,聚居着20多万个经营户。每天早上9点左右,他们中的大多数就要出发,赶往大大小小的批发市场,打开他们在市场中的店铺大门,开始一天的生意。

  “这两年,路没有以前那么堵了。” 一位常年迎送外来采购商的当地司机董师傅告诉我们。

  从金方平位于18层的办公室里向下望,可以清晰地看到国际商贸城二区市场的大门和从各处汇集而来的车流。作为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小商品城”)的董事长,他管理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及数个义乌主要的批发市场。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的兴起,实体市场的未来在哪?这个问题金方平已是思索良久。

  “与马云一样也不一样”

  传统产业一定要拥抱互联网,这是是金方平做出的最基本的判断。

  事实上,小商品城在2012年也已开始把实体市场搬上网。采购商可在义乌购这一电商平台,找到感兴趣的商品,并在网上完成询价、下单等步骤。

  人民财经在市场中采访发现,大多数经营户都已同时在义乌购、阿里巴巴国际站、阿里巴巴速卖通等平台上开设了网铺。在这些卖家看来,这三者都是带来新客源的途径之一。据介绍,2014年,通过义乌购实现的撮合交易额已超150亿元。

  “义乌购和马云的阿里巴巴、淘宝等平台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在金方平看来,传统的商业流程,如看货、询价、下单等,即使是在网络时代,也不会有大改变,从这个环节来看,义乌购和淘宝等平台一样,都必须要有这些共性功能。

  但是,作为传统行业谋求转型的“探索者”,线下资源的采集利用是他的重点之一。而事实上,作为电商行业的“迟到者”,既有资源可能是其“触网”初期可借助的唯一优势

  与其他仅有网铺的电商平台不同,义乌购的线上店铺与线下一一对应,线下店铺集中于实体市场内,使得线上的交易与信用记录都“可控、可管、可追溯”。

  “我们的管理员会定期到他管辖的实体店铺中采集信息。线下的诚信记录都会纳入网铺的信用考核维度中。”金方平介绍到。

  在商贸城二区60余万平米的市场内,有大大小小1万余家经营户。他们被网格化地分成了33个区域,分别配有专门的管理员。

  “有的铺位可能被转让,有的店铺出现质量问题……不管经营户愿不愿意,这些情况我们的管理员都会上报,最终反映到网铺的信用评价上。”金方平说。他认为,对于需要一次性大量采购的批发客来说,仅依靠卖家与买家线上交易产生的信用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一个对卖家有约束力的第三方对此进行把控。而小商品城实体市场对经营户的群聚效应恰恰为这种管理提供了可能。

  线下也要互联

  线上网铺与线下商铺一一对应似乎必然限制了义乌购作为电商平台在规模上的发展。然而,金方平的构想绝不止于他此刻站在办公室里眼力所及的义乌市场。

  “义乌购的本质是B2R,即减少商品从生产商到零售商的中间环节。”他说。因此,他将眼光聚焦在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各个专业市场:最终目标是要将义乌购的模式复制到那里去,构建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蛛网式”市场大平台。他称之为“合计划”。

  据了解,“合计划”的具体做法是依托义乌购自身电商网站建设和运营经验,帮助合作伙伴构建类似于义乌购的综合性实体市场电商平台。在此基础上,义乌购还将帮助各地的合作伙伴对接义乌市场,打通市场商户的进货渠道,解决货源难题;同时,本地优势产品亦可通过对接渠道进入义乌市场,并由义乌购提供相关的中转仓储及物流支持。

  目前,义乌购“合计划”已签约国内专业市场46家,与海外22个地区的采购代理签署合作协议。

  “今年的目标是100家R(零售商)。3年要出一个明显的成果”金方平说。

  义乌品牌的没落与重塑

  “我们将‘义乌小商品城’申请注册为中国驰名商标。以后我们‘合计划’全国的合作方都可以使用这一品牌。”复制模式的同时,金方平想到了要把义乌的品牌也复制出去。

  然而,义乌品牌叫响的背后是义乌模式多年来在小商品批发、进出口等领域持续获得成功。时光倒退30年,在国内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原材料价格相对低廉、外部需求强劲的背景下,结合当地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义乌依托小商品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优势,从马路边、棚架下交易的农村小市集,历经多次搬迁、扩建,发展出现在“种类丰富、商家云集、价格便宜,批发和零售并存”的国际级市场。

  金方平坦言,时移事易,当年的义乌模式放至今天恐怕再难有成功复制的案例。

  去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全国多处打着义乌品牌的批发市场客流量明显减少,实体市场热度骤减。随着电商对商业环节的缩短,一些当地没有产业聚集而仅依以义乌市场为货源的批发市场迅速失去了竞争力。昔日的义乌品牌急需要一个新的载体。

  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让两年多来驾驶着传统市场航母转舵的金方平切实感到自己真地站到了风口。

  “未来,义乌应该发展成一个各类商品的‘拼单’港口。”金方平说。他认为,义乌的空间有限,伴随着制造业的扩张和劳动力的迁移,未来许多原本聚集在周围的产业必然迁至内陆地区。而通过“合计划”在全国生产商和各个市场之间联结起的“蛛网”,义乌市场不仅可以延续原有的货源优势,更将真正脱离地理限制,实现“线上义乌”的电商跨越,赋予义乌品牌更深的内涵。

  雄心壮志之下,面对未知的海域,即使是几经沉浮的舵手,再次起航也需要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在不久前的一次公开讲话中,金方平说,“每一步,我们都如履薄冰,对市场存敬畏之心。”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