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数字时代读"书"过时了吗? 纸质书还是赢了电子书

2015年04月23日07:37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数字时代 读“书”过时了吗?NO!纸质书还是赢了电子书

  4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到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书香。华西都市报记者也在世界阅读日到来之前,精心拟定20个问题,形成一份多角度、全方面的问卷调查表,对“数字时代”人们的读书状况进行了分析梳理。

  数据显示,相比于传统出版物,移动互联网上发布作品门槛很低,各App终端读物质量整体偏低、内容鱼龙混杂。

  专家呼吁,“数字时代”阅读更需优质读物的引领,传统出版业的步子不妨迈大一点。

  样本

  文字阅读没有过时80%的人“每周阅读1-5次”

  在平均阅读的频率上,选择“每周1-5次”的最多,共21人,占总数55.26%,其次是选择“每周6-10次”的占28.95%。选择“每周0次”的只占2.63%。在“在网络时代读书是否过时?”参与调查的所有人都选择“没过时”;在“阅读是否有必要?”中,大家也是100%选择“很有必要”。我们也感受到,阅读依然在很多人心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经常阅读的类型”调查结果中显示,阅读“经典名著”的最多,占总数68.42%。其次是“报刊杂志”,60.53%;第三位的是“畅销小说”,占52.63%;其余依次为“专业书刊”(31.58%)、“实用书籍”(31.58%)、“动漫幽默”(15.79%)、“名人传记”(15.79%)。此外,对“阅读动机”,“获得新书资讯途径”,“阅读后的记忆印象”,“是否写读后感”,“遇到好书是否与好友分享?”也都进行了精细的调查。

  华西都市报记者也随机采访一位参与调查的80后读者闫女士。她透露自己每天都会看书,“上班路上,睡觉前,都是阅读时间。跟我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有关,我喜欢看一些外文小说,一方面培养语感,另一方面我确实也从中获得一种纯粹的阅读乐趣。”现在不少年轻人更喜欢影像文化,文字阅读对他们显得“过时”,闫女士却不这样认为,“比起看电影,我还是更喜欢阅读文字。比如最近刚刚去世的诺奖得主作家格拉斯。我就喜欢阅读他的小说《铁皮鼓》甚于看同名电影。因为文字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细节和想象的空间。而且,我喜欢到世界各地旅行。到了一个地方,我就会联想起,自己曾经阅读到的,跟这个地方有关的书的内容。阅读体验和实地印象产生联系,从而对一个地方的认知更加深刻。这种体验,是看电影无法提供的。”

  分析

  数字化阅读比例超传统阅读纸质书还是赢了电子书

  一份来自全国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数字化阅读比例首次超过传统阅读,其中手机和微信阅读的增长最显著。虽然移动终端阅读的图书不乏主流的优秀作品,但整体上看存在“低龄、低质、低俗”的“三低”现象。

  电子书的到来,曾经让不少人唱衰纸质书,甚至认为纸质书必将在未来被电子书所取代。不过,经过本报记者问卷调查和实际一对一采访发现,纸质书的遭遇比想象中要更加乐观。比如在此次调查中“经常采用的阅读途径”选项的选择上,在“纸质书”与“电子书”的选择上,“纸质书”占了绝对的上风。选择纸质书的有68.42%,选择电子书的则为31.58%。在“阅读对象的主要来源”的选择中,买书、借书的占84.21%,下载电子版则只占15.79%。

  另一位参与调查的读者吴小姐,她出生于1988年,大学本科政治系毕业。她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纸质书,有足够的理由,“1、摸着舒服,闻着香;2、可以做笔记,可以画横线,可以涂鸦。我们这个年纪,读书不光是记书里的内容,而是读书时的体验。读书这件事,本身要有乐趣,有故事,可供回忆。甚至因为记忆力下降,读的内容反而记不清,读书时的愉悦体验反而记得更长久;3、习惯。从书架上拿一本纸质书出来读,读完的、没读完的,重新排列组合清理一下。和在电子屏幕上戳两下清理书架,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对于图书馆,尤其是大学图书馆,很多人都有美好的回忆。然而,不少人从学校毕业后,走进公共图书馆的却降低了。在此次调查中,“去图书馆的频率”中,“每周0次”去图书馆的人有26人,占总数68.42%。每周去1-2次的有7人,占18.42%。(记者张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