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微信朋友圈让网友“五月”很郁闷。她突然有事情要联系一个朋友,却怎么都找不到联系方式。想起他们曾经都加入了一个微信群,于是她不停地翻聊天记录,却怎么也找不到。细细想来,这个群没有人说话已经很久了。
除了“僵尸友”,“五月”还有十几个微信群也都演变成了“僵尸群”。确实有相关数据显示,“僵尸应用”和“僵尸公众号”占比也逐步攀升,到今年1月,这一比例已经达到8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僵尸”无处不在。
“僵尸友”泛滥
信息冗余成鸡肋
郁闷过后,网友“五月”决定彻底清理自己的微信通讯录,这一清理,居然把自己吓了一跳,179个好友里,竟然有82个“僵尸友”,这些人,或许是因为有事情咨询加了微信,联系之后就再也没说过话;或许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合作一时过后再也没了联系;或许只是偶尔在聚会上碰到,客气地加了微信,然后一次也没联系过……甚至有一些好友因为没有修改备注姓名,她已然记不清是谁了。
“五月”感叹:“慢慢的,‘好友’成为了‘陌生人’,‘陌生人’成了‘僵尸友’。真心不想把自己暴露在一群不熟悉的‘伪朋友’面前”。
其实,“五月”的遭遇并不是个例。笔者随意调查了周遭的朋友们,微信朋友圈里不说话不互动、基本没有联系的“僵尸友”基本占到通讯录的一半。“其实在朋友圈里给你评论的、点赞的,反反复复也就是那么几个人。朋友圈里,真朋友不多,陌生人还是大量存在的。”网友“消失的宇宙”如是说。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常宁注意到了微信上的这种好友关系,她对身边的朋友、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发现大家的微信上都有很多好友处于沉默状态,极少互动,她把这种社交形态,称为沉默的“僵尸关系”。
她认为:微信上一种圈子由亲朋好友组成,这种关系是强关系,即便没有微信,也依然可以靠其他方式维系;另外一种是为了满足工作、职业社交需求、营销目的等而建立起来的弱关系,这种关系的活跃性在大部分时间是不激活的,静悄悄地躺在那里。看似你有众多“好友”或“关系”,但很多时候都形同虚设,互动性较差。这种以利益需求为基础的“临时社交关系”,最易成为“僵尸关系”。当我们微信上的“僵尸关系”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信息冗余“鸡肋”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我们的承受力便要报警了。
大战“僵尸”
是存是去让人愁
“僵尸关系”一经提出,就刷爆了朋友圈,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是存是去两大阵营迅速“开战”,积极维护派、从容放养派和果断删除派三大派别开始了“唇枪舌战”。
积极维护派:“僵尸友”是充实的后备好友团
维护派的网友认为,“僵尸友”是充实的后备好友。网友“木朵朵”喜欢旅游,也爱交朋友。微信里有好多旅行时认识的朋友。“旅行时大家志同道合走在了一起,回去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或许不再联系,但是了解另外一种生活有什么不好?”她表示,每到逢年过节,就会有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发来一个问候,“这样淡淡的关系也挺好,以后没准旅行时又可以约在一起呢,有这样的经历总比不认识的驴友更踏实吧。”
还有一些在默默关注别人的人,只看别人的分享,自己从来不发朋友圈。这样的“僵尸友”你舍得删吗:虽然从未有言语,但背后满满都是关怀!
也有的网友为“僵尸友”正名:别人是你的“僵尸友”,你又何尝不是Ta的“僵尸友”呢?Ta不作为,你不是也什么都没做吗?所以,大可不必埋怨这些“僵尸友”,先从自己做起,找到共鸣,把“僵尸关系”激活。心理咨询师刘懿仪就表示:对方沉默,不代表对方不在乎这份友谊,可以用积极方式吸引对方与你互动。不要随意将“僵尸友”删除,因为这样等同于将对方从你的人际模式删除掉,对方对你的期许和在乎也不复存在。
从容放养派:“僵尸友”这都不叫事儿
这部分网友心比较大。网友“楊大巍子”就表示:“其实无所谓,生活里亲人依旧,朋友依旧,微信和微博都是手指头精力旺盛的多动症而已。”网友“dj夏同学”则为那些生意圈的朋友们考虑:对于“僵尸关系”不点赞,不评论,但也不至于到删除的地步!分分钟上千万的生意,犯不着删除,“僵尸关系”就让它像僵尸一样存在呗。
果断删除派:第一时间把“僵尸”逐出门户
删除派的网友任性而果断,朋友圈里不需要这样的“僵尸”,与其每天把自己暴露给“陌生人”看,与其每天关注着别人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状态,不如索性将这些“好友”清除,还自己清净,还能给手机腾出空间。
网友“beryl”是一个媒体人,工作中要接触各形各色的人,这些人或者是采访对象,或者是活动方。“加微信后,工作起来发通知、传文件、传照片都很方便。但是合作之后,就基本没有联系了。这些好友就成了俗称的‘僵尸友’了。说实话,看不熟悉人的朋友圈很没有意思,媒体圈的人还好,可能会有一些业务上的交流,但是和其他行业的人共鸣就少了。还有很多人总会发一些心灵鸡汤、伪科学文章,真是很烦。索性就隔一段时间清理一次。”而对那些确实碍于面子没法删除的好友,“beryl”就会把他们的朋友圈屏蔽。
火眼金睛
找出“真朋友”也得拼
怎么分辨朋友圈的真朋友和“僵尸友”呢?网友们也是蛮拼的。
近日,一则名为《11个细节 看清朋友圈你有几个真朋友》的帖子,在微信和微博中被争相转发,这11个细节是网友们为了找到朋友圈的“真朋友”自发编撰的。概括来说,“真朋友”会及时赞美或评论你的分享,“僵尸友”对此从不回应;真朋友会第一时间给你安慰,“僵尸友”会把你列入了黑名单;真朋友会关注你的动向,“僵尸友”不和你交流一句话。
对这些“独门秘笈”,有网友表示很受用,“一眼见分明。”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说法太泛泛,有的朋友就是默默关注着你,不会发表一些评论,难道就不是真朋友了?对此,有专家指出,通过这11个细节,可以推测出对方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判定谁是“真朋友”,不具备权威性。
其实,“真朋友”也好,“僵尸友”也罢,都是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社交关系的缩影,正如微信6.1版本的开场动画介绍的那样:“点赞太容易,当面夸太难”,微信加好友容易,成为真心好友也难。我们大可凭着自己的真性情在网上找朋友,相信人以群分,真心能换来真心;也可以试着放下手机,和身边的亲朋好友常常见面,沟通感情,回归现实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