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宇在工作室里模拟操作“汽车指挥官”。苏仲闯摄
开栏的话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稳定就业的重要途径。从今日起,本报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中推出“行进中国·创业创新的故事”系列报道,讲述坚持梦想、攻坚克难的那些人、那些事,介绍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有效做法和新鲜经验,充分展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场景和蓬勃活力。
“先找个地儿安身”,是时下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口头禅。可是,毕业于辽宁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李春宇却不这样想。
2011年毕业后,李春宇在一个很有前景的公司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可半年后,他却主动离职了,同大学时一起搞发明的伙伴成立了一个只有两人的创业团队。
李春宇的底气和信心,来源于他的“绝活”。大学期间,他就是个发明达人,拥有“广告单自动发放机”“纸制品自动分装机”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广告单自动发放机”投放市场后获得了一些收益,李春宇就是带着这项发明开始了最初的创业。
初战失利 拳头产品搁浅
“广告单自动发放机”是一款可以自动发放广告单的机器,挂在墙上,若有人需要,抽出一张,另一张会自动带出。通过机器中的传感器和芯片,发放机的位置和纸张数量等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持有者的电脑上,添加和维护都很方便。
大二时,李春宇就将第一台机器安装在学校的教学楼里,扣除印刷费等支出,一个月可净赚2000多元。可当李春宇和伙伴们将10台“广告单自动发放机”以免费方式安装在社区人流密集处,坐等大批广告用户上门时,才真切地体会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大客户刊登广告的先决条件是覆盖面,几个居民小区满足不了商家的需求。至此,批量生产“广告单自动发放机”的梦想破灭。
接着,李春宇团队又先后研发了汽车便携式电子桩考仪、温室大棚控制器等四五款产品,都因为市场太小,很难做大。
突发灵感 “汽车指挥官”出山
2012年底的一天,李春宇坐在窗边,楼下汽车的发动机声引起了他的注意。时值北方寒冬,车要发动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启动,人要在冰冷的车里待好一阵子。突然,一个念头从他脑海闪过,要是能像电影《007》里的邦德那样,通过手机或其他高科技设备给汽车发个指令,车提前启动,人一出来就能开走,那该有多好。李春宇马上拿起电话,向有车的朋友和老师询问,大家都说,要是能给车打个电话,提前热车或冷车,就太好了,这装置一定受欢迎。李春宇是个想干就干的人,马上投入研发。
想法很好,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李春宇学的是强电控制,对口的是工厂和矿山,虽然研制“广告单自动发放机”时自学了很多弱电控制和网络技术,但要实现远程遥控汽车还是捉襟见肘。
好在李春宇有股子钻研劲,他和伙伴一边熬夜自学汽车控制系统、遥控软件设计、机械设计原理,一边研发。一个多月时间,他们愣是把遥控软件调试成功了。
当第一代产品安装到朋友的车上,车被遥控发动的一瞬间,李春宇和伙伴高兴得跳了起来。后经多次测试调整,一代产品终于量产了。产品有个响亮的名字——汽车远程指挥官,第一年就卖出了近百台。
瞄准物联 入驻大学科技园
短短9个月,“汽车远程指挥官”就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安装简便、功能齐备赢得了用户青睐,销售安装点也从东北三省延伸到内蒙古、河北、新疆等地,网上销售最远卖到了西藏,销售额300多万元。团队也从两人发展到4人,安置鞍山本地技术工人10多人。李春宇的创业,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3年5月,李春宇成立了鞍山科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并于同年成功入驻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辽宁科技大学科技园,瞄准了物联科技。“汽车远程指挥官”毕竟是单一产品,受资金和竞争限制,市场占有率不能迅速提高,公司想走得更远,必须扩展业务范围。2014年下半年,在继续研制第五代“汽车远程指挥官”的同时,李春宇带领团队开始研发传感器、接入终端、车联网设备和应用平台等众多物联网产品。
“物联网产品市场需求巨大,只要我们研发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公司一定会壮大起来,创业的路,我们是走对了。”现在,李春宇他们正同时进行着几个与物联网有关的项目,为房车开发的“智能管家”已经基本完成,很快就会交付用户。正在谈的一个项目是与鞍山一家热力公司共同研发远程温控系统,项目完成后,可实现按温度收费。
“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年轻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做自己命运的‘指挥官’。”回想4年创业路,李春宇由衷地说。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徐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