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传播技术和手段变幻莫测,媒体如果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变革创新,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第十届中国传媒年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尤其是业界更为重视,参会的媒体管理者众多,因为他们想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思路,并在实践中实现转型的新突破。
中国传媒年会举办已十年,今年举办的背景比较特殊。自2005年报业“寒冬论”盛行以来,学界和业界对传统媒体的未来出路议论很多,但对现实的危机并未预料到会来得那么快。从现实来看,传媒早些年的运营状况总是时起时伏,并非直线下滑,有寒冬的来临,也有充满暖意的年景,而且还出现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因此,不少媒体经营者就有点麻痹大意了。自2012年以来,传统媒体的总体经营状况已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2013年、2014年的经营状况继续恶化。今年初以来,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尤其是纸媒的情况更使人担忧。那些以年轻主流读者为主要对象的都市类报纸等强势的市场化媒体,广告下跌的势头更猛。这些媒体原本广告额大,只要某个重要行业的广告投放收紧,就有可能导致报纸广告大跌。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市场化程度高的报纸往往版面厚、人员多、工资高,经营成本大。广告下跌幅度稍大,这类媒体就很难承受了。有些媒体已从高利润下滑至利润低微乃至出现亏损,不得不减版面、压发行量、变相降工资。这又造成人心浮动,媒体人才不断流失的趋势在加剧。
传统媒体碰到困境之后,不断寻求融合新媒体转型的发展之路。尽管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成功的并不多,但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有的广播电视台靠一个栏目就将一个台的经营支撑起来了。有的报刊也依然有好的表现。在这次传媒年会上发言介绍的案例中,就讲到有的机关报的发行量出现成倍增长的态势。当然,与政府的支持有关。其实,这也不必回避,因为政府支持机关报发展是应该的,也是机关报的地位优势。还有,有的传统媒体往新媒体转型也做得不错,比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各类媒体都有各自的“领头羊”,需要通过交流看看别人怎么做,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然后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确定今后的路子怎么走。
传媒杂志社牵头组织的这次年会,把方方面面的人士都请来了,与会者达400多人。他们中大多数是业界的主要领导者或者分管某个方面的负责人。从媒体的结构来看,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媒体,有机关报也有类似都市类、晚报类这样的市场化程度高的媒体。还有为媒体提供支持服务的投资公司、技术公司。关切传媒前沿变化的新闻院校的一些学者,也以新的视角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发言者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前任领导,从宏观上对传媒产业发展的方向及政策性的问题,进行了释疑解惑。研究机构还发布了《2014中国传媒创新报告》《中国广电产业发展报告》《“互联网+”和传媒转型融合》,这就为这次会议的交流、研讨激活了更多的话题,丰富了讨论的内涵。
业界和学界人士在这次的传媒大会上发言所展示的主题有“推进融合发展,寻找报业的春天”“报网融合创新”“广电媒体的融合路径”“传媒发展的新格局与新秩序”“构建媒体产品生态”“以互联网思维构建传媒平台”“大数据驱动媒体融合”,等等。探讨都集中在转型融合的话题上,这正说明当今媒体运营的新情况、新问题已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年会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达到了敞开思路、探讨问题、寻求发展的目的。各媒体的发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具体经验未必能学到,但转型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可以借鉴的。期待一次又一次的中国传媒年会能推动各方面的思想碰撞,也期待每次年会之后总有新的发展模式出现。困境中有机遇,中国媒体做强做大还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