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曾主持过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感动中国》等品牌节目的知名女主持敬一丹宣布从央视退休。本月10日,敬一丹新书《我遇到你》正式上市,她用文字书写下自己在央视的磨炼与成长,更记录下了自己所见的基层百姓们的生活和故事。前日,敬一丹在北京大学举行新书见面会后,通过微信的方式接受了重庆晚报记者的采访,除了分享了自己对媒体人的理解,更谈起了自己对退休后生活的规划。谈及出书缘由,敬一丹说:“就是想作为职业生涯的小结,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交代,也是与观众、读者的交流。”
在央视一待就是27年 “赶上了许多的‘第一次’是幸运”
敬一丹说:“我在央视是27年,以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加在一起就是37年。”在央视的27年里,敬一丹遇见了许多个“第一次”:1989年《经济半小时》创办,她和同事第一次尝试用两个主持人交谈的方式串连节目;1991年央视第一场“3·15”晚会,她在直播现场负责接听热线电话;1993年,她创办了央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栏目《一丹话题》。谈及自己的职业生涯,敬一丹说:“我觉得赶上了‘第一次’是一种幸运,我做电视工作正好赶上了电视的发展期,甚至是巅峰期。在我们面前有很多空白,很多未知,那个时候用填补空白的方式都可以获得很多掌声,因此我觉得非常幸运。”
敬一丹还在书中写道,能在《焦点访谈》坚持20年,靠什么来支撑内心呢?敬一丹通过她在主持《感动中国》节目视频中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相信还有感动在前面。身处舆论监督前沿,审片过程如履薄冰。“顺利通过的,笑着出来了,也有偷着乐的;没过的,沉着脸出来了,也有偷着哭的。如果连着被毙两三个节目,自信心就会严重受挫,真想拂袖而去,夸张地说,死的心都有了。”这时,工作手册告诉我们:“洗一个热水澡,然后决定活下去;想一想只有活着,理想才有实现的一天。”
温性的传媒人也有冷思考
“媒体人的角色,就是职业的沟通者”
相较于传统观念认为的记者应当“咄咄逼人”,敬一丹却是“缺少刚性”的。温性的她更多地是对报道材料的“冷思考”,是对新闻伦理以及以人为本的坚持:她会在《焦点访谈》中给观众留下思考空间,“我不允许自己说‘必须’‘应该’‘要’‘希望’这样的祈使句,这是‘忌语’”;她在东莞事件中为在色情场所工作的女孩子的脸加上马赛克,基于的是最朴素的想法:“如果她是你的亲人呢?”在敬一丹看来,尊重观众,尊重当事人是非常重要的:“心中有人,尊重人,才会有负责任的细节把握,才会拒绝粗疏、热闹。这里有值得媒体思索的地方。”
除此之外,敬一丹把媒体人定位为“沟通者”,“媒体人的角色,就是职业的沟通者。这么多年来,和新闻发言人打交道,和领导干部打交道,和社会各阶层的人打交道,我觉得媒体素养是一个特别值得谈的话题。我理解的沟通者,要特别了解社会心理,善于跟各种人打交道。能够直面社会那些让人纠结的难题,能够在不同的人群中进行沟通,作为媒体人,就应该是职业的沟通者。”
退休后的事业
“我会情不自禁地去关注孩子”
退休到现在,由于新书的出版,敬一丹说自己现在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好友崔永元专注于自己的口述历史博物馆,白岩松开办新闻私塾,敬一丹却表示目前还没有成型的计划,“退休后我要空闲一下,要定定神。但从内心的感觉,我会情不自禁地去关注与孩子相关的话题。其实早在20年前,我在做经济节目的时候,大家都说我有教育情结。我关注教育,多半是贫困和教育融合在一起的难题和纠结。我觉得将来我做这件事应该是最大的可能。”(记者 钟洲毓)
央视主持人眼中的敬大姐
在与北京大学学子交流现场,敬一丹的同事以及好友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也前来助阵,他们描述了他们心目中的敬大姐。
崔永元:我们都把敬大姐当亲大姐,有烦心的事都去找她。我工作有解不开的扣儿去请教敬大姐,我发现她有独特的解决方法,比如她会很认真地听,但我快要结束的时候,她打断我,说一个别的什么事给岔开了。后来我想明白了,她想让我明白这个事不是特别大不了的事。”
白岩松:敬大姐是什么样的人呢?八个字我写在书上,头四个字是“利而不害”,指的是做人方面,你从敬大姐那获得的全是好处,没有一点负面压力。后四个字叫“为而不争”,我们几个主持人之间没有竞争方式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竞争是给对方提合理化建议,让对方的节目更好看……今天敬大姐不是退休,未来三五年内,我俩还会继续搭档主持《感动中国》,她不主持的话,我也不干了!
水均益:之前,我的节目《高端访问》被停了,心里很郁闷,后来我给女儿水亦诗添了一对弟弟妹妹,我给敬大姐发短信报喜,敬大姐回复:“生这一对孩子,比你做一百期节目还有成就感。”我立刻释然了。(钟洲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