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大数据时代路人变"采集员" 自拍照超市小票"变现"

2015年05月20日07:50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自拍照、超市小票也能“变现”

录一段方言录音、上传一条双脚尺寸信息、上传一张购物小票信息……不管你是全职家庭主妇,还是正在上学的学生,或是超市的保洁、安保人员,这些在过去看来似乎稀松平常的小动作,在中关村科技企业“数据堂”搭建的“数据银行”里,却能变成让你利用业余时间赚钱的工具。

传30张自拍照得18元奖励

一会儿戴上帽子,一会儿摘掉眼镜,一会儿再围上围巾,“咔嚓”“咔嚓”,大学生严微在宿舍里一通儿自拍。从不同角度、不同造型拍了好几十张之后,她选取了30张,放进一个“待上传”的文件夹里。

严微拍照之后要做的,可不是在朋友圈或者人人网上晒出自己的自拍照。她准备把这些照片上传到一个“数据银行”里,一天传一张,满30张就能得到18元钱奖励。当然,她上传的照片仅仅用于后台分析,不会未经她允许公布在其他网站上。

严微和室友们所用的“众客堂”软件里,只要按照任务要求上传照片、录音片段甚至超市小票信息,就能赚钱。

几个月前,严微的一位上海老乡还完成了另外一个好玩儿的任务——只要对着手机说上300句上海方言,每句只需要7到8个字左右,然后上传这些录音,就能获得75元报酬。

如果你不会说上海话,“任务列表”里还有粤语、四川话、普通话的录制任务可以选择。

在一家大型超市打扫卫生的保洁员杨敏之,也在工友们的口口相传之下用上了这个软件。把大家随意丢弃的超市小票一张张捡起来,抹平整了,杨敏之用手机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分别拍照上传,每提交5张小票照片,她的账户里就会多出2元钱的奖励。

路人变成“大数据采集员”

在常人看来毫无经济价值的自拍照、超市购物小票、方言录音,为什么竟会被相中还花真金白银购买呢?

别小看这看似不起眼的超市购物小票,盯着的人可不少。

超市拿到,就能了解竞争对手热销产品的定价;商品制造商拿到超市小票,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物流、生产;销售部门拿到,能够通过小票中不同商品的消费关联分析,探究出看似完全不相干商品之间销售互相影响的“秘密”。

京东库房将花生米和加湿器摆放在一起,沃尔玛的货架将啤酒和尿布摆得很近,这些都是对消费关联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果。“一家大型跨国超市,每年拨200万元到300万元的预算,专门雇退休的大爷大妈去其他超市抄各种商品的价目表。”一位零售行业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需要线下大数据信息的不只是超市。方言录音、自拍照,这些平常看似无用的信息,被一些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研发公司视作珍贵资源。就像学习一门语言需要认识大量单词、字句,让机器学会识别人类的语音、图像,需要有大量的语言、图像作为机器系统的“学习素材”,完善其数据分析模型。

“我们相当于一个‘数据银行’,成千上万的用户共同为我们提供的数据信息,经过技术处理后会变成极有价值的信息。”“众客堂”手机应用研制方、“数据堂”总经理齐红威说。当然,通过“众采”模式发动普通用户上传信息,只是这家“数据银行”采集数据的其中一种数据来源形式,“众采”与商务合作、政府合作、技术抓取等多种方式,共同汇聚成了一个可供各行各业选用的“数据银行”。

采集员线上签约护隐私

拍拍照、填填信息就能赚钱,这个将碎片化、废弃信息收集起来,聚沙成塔甚至“点石成金”的“数据银行”,如今已经吸引了以中国为主、遍布全球的“众客”担任其兼职数据采集员。学生、家庭主妇、超市保洁人员、保安等闲暇时间较为充裕的人群成了主力。在总数约40万余名“众客”中,其中60%左右是学生。

上传信息、赚取酬劳如此便利,隐私安全、信息真实性如何保障呢?

比如说,数据采集员上传的自拍照会不会被哪家非法网站拿去使用,或者若有数据采集员上传了侵犯他人肖像权的照片,又怎么办呢?

“数据堂”联合创始人肖永红透露,在获取这些信息前,已经获得了“众客”的身份证号码等实名信息,并签署了信息真实性、不侵权等相关协议。“数据堂”更不会在用户未授权的情况下,将其信息上传在商业网站上。(记者 孙奇茹)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