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地方电台新闻宣传工作,着眼点是推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民生,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地方电台怎样选择新闻宣传时机以及怎样达到新闻宣传效果?这就要求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和创新形式,把握好“时、度、效”,发挥主流媒体在团结稳定鼓劲中的重要作用。
一、地方电台新闻宣传创新理念,基础是要把握好“时”
当前,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的深水区,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媒体终端技术的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新闻资讯纷繁复杂、真伪难辨。同时,私家车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给电台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电台业持续增长的动力在于面向“移动人群”,尤其是日益增加的私家车人群。基于这个因素,电台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并且还将快速发展,影响力逐渐扩大。以衢州为例,目前衢州汽车保有量在30万辆左右,并以每年10%的速率递增。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安装的数控电台数量逐渐增加,前些年有线电台退出的区域,正在被数控和调频电台覆盖。最新一轮村村通在原有基础上,仅衢江区在三年时间就新增电台8100部;其它财政薄弱的县也基本实现各行政村建有电台室,有线电台农户收听覆盖率达到80%左右。
如何顺应这种变化,做好电台新闻宣传工作,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这是电台新闻宣传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不断地探索创新。在这种情况下,电台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理念就需要创新,这种理念上的创新,就是要树立大新闻宣传报道理念,将新闻宣传报道融入大环境之中,不断保持、提升电台新闻宣传快捷的优势,借力新媒介、新科技成果,想方设法在“时效”上领先各媒体。
电台新闻宣传工作把握好“时”, 就是要最大限度发挥电台快捷的“首发效应”。首发信息对受众形成“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很难改变。地方电台的新闻宣传应更注重时机、时效,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国家和省级电台电台在前几年的低迷中,率先创新理念,加大对非播出设施的投入、完善一线记者考核机制,引进了一些非新闻机构的建制;开设全天滚动的新闻节目,随时插播、转播、直播新闻,大量使用记者、通讯员、新闻人等新闻报道人员的现场连线,赶上甚至领先新媒体。
时效性是衡量新闻的决定性标尺。作为地方电台,人、财、物力都有相当有限。地方电台新闻宣传要“借力”发挥,“合力”提升新闻宣传报道的“时”。例如2012年7月,韩亚空难事件发生后,地方电台在第一时间跟进报道,最先获知飞机上人员情况,着重进行正面宣传。如果没有把握好“时”,类似这样的新闻就有可能从其他渠道以另外一种角度传播,稍晚一步就没有“首发效应”,稍偏一度,就没有“正面效应”。
总的来说,新闻发生时,用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准确的报道是关键。地方电台新闻宣传要做到重大事件迅速发声、突发事件及时反应,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
二、地方电台新闻宣传报道创新内容,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新闻宣传报道既面临要争取受众的现实,又要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坚持团结、稳定的价值取向,努力提升正面宣传的水平和战斗力。在内容上要创新,新闻事实要准确,有意识地防止认识偏差。
内容上的创新,不是指一个专栏、一个专题、一篇报道,而是整个新闻宣传工作。无论是大规模的主题报道,还是日常会议、活动报道,突发事件,社会新闻等等,都要从选题的挑选,前期的策划、采访,到后期的制作、播出,都融入创新的意识。把握好“度”是内容创新关键所在。把握好“度”,就是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尺度,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不隐瞒、不夸大、不歪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就要求新闻报道不与中央宣传的方针、政策相背离,不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相冲突,保证舆论引导适度而不过度。
例如,在韩亚空难事件中,如何跳出日常的突发事件报道模式?按照常规,一般会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这个报道中,衢州电台进行内容的创新,从空难现场跳出来,宣传报道人性关爱、人与人之间美好的一面。如空难发生后,在报道江山市师生的最新情况时,始终以留在美国的师生相互帮助,江山市当地对相关学生家庭人员慰问等为主线,避免了单纯的空难报道。在报道受伤学生情况时,侧重报道带队老师、没有受伤学生如何关爱受伤学生,江山市当地对受伤、遇难学生的祈愿、关爱等等,更多展示师生们良好的素质和情操。没有过度描述、渲染空难现场的气氛。
作为主流媒体,既要考虑收听率,更要担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责任。适度的宣传引导可起到消除疑问、解决冲突的作用。反之,就容易引发思想混乱,出现认识偏差,甚至给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威信力带来一定影响。在报道韩亚空难事件时,在“度”的把握上,衢州电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积极疏导公众情绪,营造了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三、地方电台新闻宣传报道创新形式,重点是要把握好“效”
近年来,地方台的新闻宣传报道曾一度以猎新、猎奇、猎艳为取向,以曝光负面事件来吸引受众,提升受众关注度。
在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负面现象。习近平在讲到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时,提出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这个新提法,对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传播正能量,取得好效果。
地方电台新闻宣传的通病是,调子太高、说话太硬、表达太花哨。主题报道往往采取“数据列几组、领导讲几句、愿望许几个”的模式,稿子写得很长,面面俱到,数据详实,观点权威,收到的效果却十分不好。2014年以来,衢州电台在取材上进行较大调整,以小切口做大报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在作下山出库农民脱贫工作的主题报道中,不再引用大量数据,也不再请相关部门领导讲话,而是到相关地去采访受惠的村民,真实地撷取他们琐碎的生活片断,通过他们的语言,讲述这项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通过不同的实例真实反映村民的生活变化。
地方电台新闻宣传要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引进新的方式方法,围绕新闻宣传的重点选择适合的形式,只有让群众感觉到好听、爱听,才能常听,才能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地方电台新闻宣传可以通过优化形式,抓党委、政府、群众关切的焦点问题,抓众议纷坛、莫衷一是的热点问题,抓受众应知而未知的盲点问题,进行有创新的表达,提高时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总而言之,新闻宣传的“时、度、效”是一个整体。地方电台把握好新闻宣传的“时、度、效”,就是时效要快、时机要准;是非要清,分寸要控;形式要新,效果要好。地方电台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把握新闻宣传的“时、度、效”,就是要通过加快正面发声的频率和加强发声幅度以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好主流媒体在团结稳定鼓劲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广电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