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5年5月上
人民网>>传媒>>正文

坚守专业精神 承担社会责任——

论媒体在突发新闻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陈仲侨 毛雷君

2015年06月04日15:34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2015年4月6日福建漳州古雷腾龙芳烃PX项目爆炸,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大众的神经再一次紧绷,媒体的报道也更加谨慎。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到来,很多突发新闻事件已经不再是传统新闻媒体首发,而是由现场目击者通过自媒体形式,利用无线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率先发布。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做好突发新闻的信息采集、分析、发布以及后续报道工作,如何处理好和政府的关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成为媒体面对的新课题。在高度信息化社会,媒体和政府有关部门都必须直面突发事件,在危机处理中树立自身形象,更好地体现权威性,传播正能量。

政府应急处理:直面危机 及时披露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很多时候通过人际传播的“小道消息”反而成为受众的首选。

环境问题关系民众的切身利益,由此引发的新闻事件也特别受人关注。由于之前PX项目在各地引发了多起群体性事件,这次福建漳州PX项目爆炸事件变得异常敏感。在微信朋友圈里,各种消息满天飞,夸大其词有之,捕风捉影有之,含沙射影有之,一时间真假难辨,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恐慌和担忧。

针对复杂的网络舆情,当地政府和大众传媒合力出击,在第一时间发布抢救信息,用事实和数据击破谣言。由于信息发布及时准确,事件的进程和后续处理过程全方位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市民情绪很快稳定,政府的公信力也得到认可。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既得益于当地政府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及时发布信息,也得益于传统媒体的自律精神、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

媒体责任担当:梳理信息 整合出击

面对突发事件,媒体更需要发挥专业精神,从现场的客观描述到事故的责任认定和原因探讨,自始至终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同样,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也不能稀释应有的理性和对事实真相的追求。从信息源的采用上,媒体要以官方权威发布为准,不妄自猜测,不能被网络情绪所左右,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面对突发事件纷繁复杂的信息源,媒体首先要核实有关信息的准确性。如2013年宁波抗击“菲特”台风时,网络上有不少谣言,比如“市里已下达命令,水库泄洪,牺牲镇海”“白鹤新村有人触电身亡”等,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干扰了抗洪行动。宁波日报社旗下《东南商报》开设的官方微博微信,及时出面制止谣言传播,传达正确信息。之后,报社记者采访有关部门,对事实进行澄清鉴别,并深入剖析,打消受众的疑虑。

2014年7月,宁波江北天主教堂发生火灾,由于事发在深夜,加上火灾现场的危险性,记者很难深入现场进行采访,大众媒体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只能在事后的信息梳理和整合报道中得以体现。

第二天,宁波几乎所有媒体不约而同地避开了敏感的宗教话题,打起了“情感牌”。《东南商报》用两个整版刊发综合报道《一座建筑,牵动全城人的心》,从教堂的建造过程到近现代的历史沿革,再到给众人留下的美好回忆,梳理了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这篇报道,让更多人对这个有着近150年历史的建筑以及它与近代宁波历史大潮的融合有了进一步了解。

正是通过媒体的选择、整合和策划,使得一起普通的火灾事故因其特殊的历史变得不平常。媒体通过这一事件,用自己的专业性和舆论引导力,对市民进行了一次历史知识的普及。

媒体传播方式:多元发布 矩阵操作

突发事件和常规新闻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息源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爆发性。因为被广泛关注,所以媒体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从目前的操作实践来看,传统纸媒大多已建立起一套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体系。其中,官方微博和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体现了及时、快捷和交互的特性;报纸版面作为主流阵地,更多地以深度分析体现媒体的专业素养。以版面发布为主,微博微信和网页发布为辅助的传播矩阵,基本上可以覆盖突发事件整个进展过程。

传统媒体充分利用这一传播矩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不管是遭遇“菲特”台风,还是天主教堂发生火灾,宁波本地媒体的官方微博微信以及网站等新媒体,都发挥了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及时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引导。《东南商报》旗下商帮网、官方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滚动播出各类信息,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微”服务,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优势互补。

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合作共赢 传播正能量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渐趋规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推广实施,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和媒体互动合作在平时都比较顺畅,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在处理机制以及双方关系方面,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探讨的地方。

其一,政府和媒体并非零和关系。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必定是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力求挖掘更多的现场新闻和背后的故事。政府的第一要务是救灾,处理灾后各项事宜。如何将新闻报道和政府救灾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危机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现代开放式媒体格局下,面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仅政府宣传部门一家难以应对,相关各方应全力配合,而这种配合亟须机制予以保障。政府首先要做的是确保信息公开及时发布,回应人民群众的疑虑。只有来自政府的权威信息渠道畅通,媒体方能有所作为。政府要多做服务工作,不要怕揭短;媒体要理解政府的行为,发挥沟通协调优势,不添乱,不起哄。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完全可以合作共赢。

其二,舆论引导如何开展。在突发事件面前,舆论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引导既是一种应急反应,也是日常规范的升级版本。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过程中,官方声音往往会受到质疑,因此,还需借助主流媒体的权威发布、客观报道,充分发挥媒体在舆论引导、受众认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保证公众知情权的同时,缓解基层政府的舆论压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意见领袖开始介入舆情热点事件,与网民、媒体之间形成互动,其观点往往影响大批粉丝,对公共舆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突发事件真相未明、流言满天飞的情况下,寻求代表正确舆论方向的意见领袖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在非常时期,微博大V及时发声,能起到遏止社会流言、稳定网民情绪的作用。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作为传播桥梁和沟通渠道,一方面要准确及时发布信息;另一方面要做好受众情绪疏导工作,正确引导舆论,承担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突发事件不可避免,但信息传播方式和报道方向可控,作为政府职能部门,首先不能捂盖子,因为真相是破除谣言的良药;其次,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媒体,不能只注重对表面事态的报道,还要发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后续处理结果,并通过多元渠道进行传播。政府和媒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呈现事件的本来面目,赢得大众的信任,更好地引领社会舆论。

(作者系:陈仲侨,东南商报社副总编辑;毛雷君,东南商报社网络部编辑)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