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国内传统媒体奉为转型样板的《纽约时报》与Facebook传出了“绯闻”,今年3月23日,Facebook向众媒体机构提出直接在Facebook发布新闻而非内容链接的计划。虽然《纽约时报》还没有正式表态,但是其CEO马克·汤普生的回答无疑暴露了其真实想法:“参与那个游戏,有风险(risk)”,但是“置身那个派对之外,有危险(danger)”。是的,在转型的生死存亡之际,必须宁要风险而不要危险。《纽约时报》为什么要投靠Facebook呢?合作有何利弊呢?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呢?
转型困难是投靠的主因
《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一直为国内媒体津津乐道,但是其转型成效到底如何呢?我们先来看一下《纽约时报》的财报对比。
自2006年起,《纽约时报》财政收入基本上处于下滑趋势。其2006年总收入32.89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21.54亿美元,发行收入8.90亿美元,其他收入2.46亿美元。而2014年,总收入15.89亿美元,广告收入6.62亿美元,发行收入和其他收入共9.27亿美元,远不及2006年的业绩。今年第一季度,总收入3.84亿美元,依然处于下滑趋势;印刷版广告下跌11%,虽然数字版广告上升11%,但是广告总收入依然下跌5.8%;数字订户总数达95.7万,同比增加20%,数字订阅收入4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4%;净亏损1400万美元。
由此可见,数字版和纸质版广告收入相差悬殊,广告收入依然呈下滑态势;数字订阅收入相对于总发行收入占比依然很低,数字化收入难成主要的业务支撑。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纽约时报》的订阅用户不到100万,即使转化率再高,通过《纽约时报》获取信息的用户并不多,而当今时代,用户数据的多少无疑是媒体最核心的资源。
反观Facebook,其今年第一季度营收35.4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广告业务营收33.2亿美元,同比增长46%;移动广告在总广告营收中占比约为73%;净利润为5.12亿美元。今年3月,Facebook平均日活跃用户量为9.36亿,同比增长17%;移动平均日活跃用户量为7.98亿,同比增长31%;平均月活跃用户量为14.4亿,同比增长13%;移动业务月活跃用户量为12.5亿,同比增长24%。可以看出,Facebook在用户量尤其是移动用户量、总收入、广告收入和净利润等方面体量巨大,而且成长性极好,这和《纽约时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合作的利与弊
据报道,Facebook新闻门户的内部名为“新闻快读”(Instant Articles)。扎克伯格认为,为了提升速度和用户体验,就要改变Facebook用户通过点击外部链接来了解媒体内容的方式,合理的办法就是将《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新闻内容直接聚合在Facebook的平台上,让用户直接在站内点击阅读。据了解,最早在5月份,Facebook将会聚合来自BuzzFeed(美国著名纯互联网新闻媒体)、《纽约时报》和国家地理频道等媒体的内容。在合作方式上,Facebook将考虑全新合作模式:对于媒体自行销售的广告位,媒体将获得在Facebook平台上的全部广告收入(源自于聚合在该平台的新闻内容);而Facebook销售的广告,新闻媒体也将分到70%。
合作对于Facebook来说获益颇多,而对于《纽约时报》来说,则是有利有弊,有利之处在于:一是内容在Facebook平台聚合,可以提高用户阅读体验;二是可以充分挖掘Facebook用户群的价值;三是分成比例高。而弊端在于:一是这将大幅度分流自己媒体网站和客户端的读者;二是将大量降低自己的数字广告和数字订阅收入;三是数字用户资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何看待这种合作呢?当自身能够转型成功时,选择自己做无疑是较优选择;而如果转型困难,借助既有互联网平台则是相对明智的选择。相信《纽约时报》经历多年的探索,一定对自身转型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这次合作,我们能看到什么新趋势呢?正如笔者去年一篇文章所写的,这预示着互联网媒体倒整合时代的到来。可以预测的是,互联网巨头必将凭借其技术、体制和用户规模等优势,倒过来整合转型困难的传统媒体。不过笔者要问的是,我国的传统媒体是否像《纽约时报》一样做好了准备呢?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管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