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光明日报:“互联网+电影”好戏还在后头

陈昌业

2015年06月05日07:38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互联网+电影”好戏还在后头

  “互联网+”这一行业热词进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上由互联网行业驱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这两年早已屡见不鲜。从最初的恐慌抵触,到后来的欲拒还迎,再到如今被总理点拨后的热烈拥抱,传统产业面对互联网的来势汹汹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思想转变过程。今天我们都已经逐渐能够理解“互联网+”不是动了传统产业的奶酪,而是在帮助传统产业做更大的奶酪。以笔者熟悉的影院行业为例,来自互联网势力的改造正在有力地推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票房产值,并且还在将过去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照进现实。

  “在线选座”或许是这两年互联网势力对电影行业最先切入也最激烈角逐的一块阵地,这里涌入了包括美团猫眼、格瓦拉、微信电影票、百度糯米、淘宝电影、大众点评等竞争者,很多身后都站着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简称)这样的巨头。为什么他们要不惜倒贴巨额的价格补贴,在这么一个细分领域里贴身肉搏呢?

  因为这里有用户,而且在卖票这件事情上,院线、影院们过去做得实在是不够好。过去除了到达电影院时才知道排片外,观众几乎无法掌握到影院今天、明天会排什么片,想看的电影会在什么时候放映——这意味着无法有效率地计划看电影这项娱乐活动。即便在多厅影院,观众依然会遇到到了影院发现想看的电影已经开场,或是想看的电影还要等待1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有场次放映,更糟糕的是到了影院才发现想看的电影没有排片……

  为什么不可以在出门前就选好场次、选好座位呢?美团猫眼、格瓦拉这些较早开拓在线选座模式的玩家们发现了这一用户痛点,令供求信息对称,让消费在远程即可完成,在提高了交易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消费的满意度。观众们可以早早地安排好包括看电影在内的出行计划。美团、糯米、大众点评这些O2O(离线商务模式——编者注)玩家所覆盖的业务支点,正是围绕着用户的吃喝玩乐一条龙展开的。

  院线、影院为什么没早想到呢?不是没想到,而是工具不到位。其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很多本地都市报纸的中缝或信息服务版面都会刊载当地影院的排片表。但随着影院数量不断地增多及报刊发行量的缩减,这些信息在触达用户上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传统企业的院线、影院,对互联网这一新工具的应用和理解滞后、迟钝几乎是全行业的普遍状况,即便在今天已经被互联网势力全面“侵入”的境况下,影院售票端的信息化改造仍然无法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大部分影院会在影片开演前15分钟甚至更早就关闭在线选座服务,据了解,这完全是因为在IT技术层面影院的短板所致。阿里影业近期收购底层票务系统软件厂商广州粤科,就是计划以阿里的技术通过粤科输出到影院,帮助影院加快提高信息化改造。或许很快观众们就可以在影片开场前的任何时间里进行购票,甚至开场后仍能购票,而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达到与影院柜台购票无异的基本要求而已。

  未来他们还能做什么?在中国电影产业票房、观影人次日新月异的背后,是一些艺术片、文艺片生存空间的日益逼仄,譬如五一档期上映的《闯入者》《念念》、去年十一档的《黄金时代》,它们的票房“杯具”也折射出了目前产业机制的短板——艺术院线喊了十多年了,却始终不能依靠市场化的手段建立起来。最近有在线选座商提出了“众筹排片”的想法,类似《闯入者》这样的电影,只要有一定的用户数量在在线选座APP上发起众筹排片,达到一定数量后该在线选座商即会联系影院安排场次,释放需求。这种方式对于很多艺术片、文艺片而言,更易于精确、高效地找到其特定观众,能够产生购票行为的观众,有的放矢地高效排片,既可以据此针对性地投放宣传物料,节省本就拮据的宣发费用,又能找到与影院经理沟通排片的有力工具。未来更多的在线选座商具备将线上需求导入线下,并具备供给能力后,梦想中的艺术院线或许就能以虚拟的形态成为现实。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线选座的出票率已占到2014年全年出票量的40%。在线选座令用户的观影效率提高,当然也就会刺激用户提高观影频率。去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直逼30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36%。显然,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在线选座行业的推动功不可没。

  “互联网+电影”提高了影院的经营效率,也提升了观众的消费体验,这块奶酪正在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助力下不断做大,而且还在变得更加口味多样。

  (作者系虎嗅网编辑、自由撰稿人)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