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光明日报:电视节目同质化之痛

杨洪涛

2015年06月29日07:33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电视节目同质化之痛

  2015年第二季度,《奔跑吧,兄弟2》《花儿与少年2》《爸爸回来了2》等几档节目陪伴了很多人的闲暇时光。第三季度开播的《爸爸去哪儿3》《中国好声音4》等电视节目即将再度归来。不过,梳理火遍大江南北的综艺节目名单,不难发现,当前霸占荧屏的王牌综艺节目几乎都是重金购买国外版权,改换面目而来。

  近年来,海外节目的版权引进几乎成为电视台提升收视率的救命稻草。中国制作机构乐此不疲在全球市场上购买版权。以韩国为例,据统计,2014年各卫视频道正式引进12档韩国版权节目,占引进节目总数的48%。现在一线节目被买完后,韩国的二线综艺节目也快被中国人抢光了,发达的国家买完了,连印度、以色列的优质节目版权都被中国一抢而光,中国电视原创能力的严重不足,成为困扰电视行业的最大问题。

  在电视荧屏上,每当一种节目火爆的时候,总有一批跟风兴起的模仿者。这种行为迅速消耗着节目的收视卖点,对短期收视率形成了强刺激,其结果是令观众在短期内产生审美疲劳,然后心生厌倦。于是,电视人用较短时间就把这类节目“做死”了,然后转而去做另外一类节目。这种做法,损失的是观众对于电视媒体的信任感、满意度甚至是基本的尊重。这样的恶性竞争在许多同质化的电视节目中都留有痕迹。

  如何提升节目创意能力,规避同质化竞争,这是一个老话题却又常议常新。不断创新才是电视发展的生存之道,中国电视节目创意不足,以至于要大量引进海外节目模式。然而,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个成熟的节目形态从研发到成型再到推向市场、取得成功,通常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当年,名噪一时的益智类真人秀节目《谁能成为百万富翁》前后经历了近五年的时间才真正走上荧屏、引起轰动。因此,原创节目需要耗费大量的研发成本,且风险较大,但购买海外成功的节目模式能有效规避风险,引进海外版权可帮助电视台规避风险。目前国内电视行业缺乏试错机制,如果一个新节目上马失败,就意味着一个团队的失败。

  如果电视台都不做原创节目了,综艺节目的创新就会停滞不前。虽然研发原创节目需要背负非常大的市场压力,但原创节目度过困难时期后,会比引进版权的节目更精彩。面对海外媒体和引进节目的步步紧逼,以及国内电视节目创新动力的不足,中国电视该如何走出困局?

  聚焦中华传统文化是关键。中国电视人应该对民族文化的内涵与魅力进行充分认识和估量,对于如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进行对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与力量蓄积。电视节目制作者应该以创意为蓝图,以民族文化为根基,打造具有国际视野、东方韵味、中国特色的电视文化名片。中国古老的民间活动,可以与真人秀成功嫁接,给受众带来新鲜感,也凸显中国元素的融入。近年来,一些融合了民族文化元素的原创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都把中国元素、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又如原创戏曲类真人秀《叮咯咙咚呛》把京剧、越剧、川剧作为节目的主要竞技环节。未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元素的节目模式,将会成为中国原创电视节目走出去的重要引擎。

  另一方面,节目创意团队不应拘泥于媒体从业人员。事实证明,国外节目制作公司的研发人员都是由多种学科背景和生活背景的人员集结而成。这些人可以站在不同视角,运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来审视传媒环境、分析技术数据、读解受众诉求。因此,建设高效的研发团队要实现团队的细分化和一体化。细分化是指在创意理念、技术支持、受众分析、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要做到专业化程度极高。一体化是指各个小团队之间要有协同作战的意识,要增加创意的可操作性,要用有效战略指导有效战术,不能让节目创意只落实到概念里、纸面上,而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设计科学而规范的节目创意创新流程。

  除此之外,政策的扶持也显得尤为重要。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节目研发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和人才方面鼓励传媒行业进行节目研发。还应建立节目研发的奖励机制,加强原创节目的品牌维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电视节目的创意格局。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