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红楼梦》遇上"互联网+" 蒋勋说红楼林青霞都在听

2015年06月30日07:31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致曹公:书即便难啃 我们还可以听

  互联网时代,重温经典的方式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红楼梦》也曾遭受过一次调侃和尴尬。2013年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布了一个“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排行榜。在这份榜单的前十名中,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悉数在列,位列榜首的就是《红楼梦》,此外还有《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

  约3000名读者参与了此项调查。大多数读者认为,人物太多、名字难记、内容抽象、文化差异大,是导致名著“读不下去”的主要原因,一些读者甚至调侃这些名著是“治疗失眠的利器”。互联网+时代,在喜马拉雅网络电台上,《蒋勋细说红楼梦》的有声读物,点击播放量不俗,最高达3271万次。在荔枝网络电台,其播放总量超过了1700万次。互联网时代,名著的阅读方式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蒋勋

  台湾地区著名作家、画家、美学家。“有声书”代表作有:《汉字书法之美》《蒋勋细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等。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这样描述蒋勋:“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蒋勋细说红楼梦》共160集,每集70多分钟。

  《蒋勋细说红楼梦》在网上广为流传,他的导读当然不是完全照着小说念,而是发挥自己阅读《红楼梦》几十年的感悟心得,再加上美学、哲学研究的角度,对这部伟大的作品中的人生况味、美学意蕴等等进行丰富而深刻的解读。

  读“红楼”

  蒋勋被窝里打手电

  蒋勋是一个超级红迷。 不仅写讨论红楼的文章,集结为《蒋勋说红楼梦》一书出版,还在“美学课堂”上细说《红楼梦》。他讲述自己从小就开始读《红楼梦》,“瞒着父母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读,读到功课一塌糊涂。”在他看来,《红楼梦》是一本可以阅读一辈子的书。他认为,《红楼梦》才是300年间真正永不消退的“畅销书”。

  蒋勋的解读视角有一个核心角度:“青春王国,纯情儿女”。他总是强调,红楼梦大观园是一个青春的王国,不能忽略宝黛钗等主角,基本都还是十几岁的青春期少男少女这个事实,所以主张不要用成人世界的逻辑去解读。他对是非对错和善恶评价较少,主要以体谅的心情去看待少男少女的心理。与很多红学专家讲红楼的角度相比,蒋勋更注重文本细读,而不去过度引申和牵强附会。蒋勋的声音婉约低沉,透出儒雅温软的气质,俘获了无数文艺青年的心。

  虽然有一些人指出,蒋勋的解读有不少错漏之处,包括名字出错,故事情节记错,但瑕不掩瑜。蒋勋有书画功底,又游学中外,他是在讲红楼,又是在讲他对人性、世事的感悟。比如他将《红楼梦》里面不被关注的人物(赵姨娘,薛蟠,贾瑞等)分析得很到位,结合了他们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经历,说明了万事皆有因果。比如贾瑞很多人觉得猥琐,但他却看到,贾瑞对王熙凤的深情竟至于毁灭的地步不得不谓之浪漫,细细想来不无道理。

  听“红楼”

  林青霞每周“打飞的”

  “认识蒋勋是先认识他的声音。朋友送了由他导读的《红楼梦》的碟片给我,我听得入了迷,心想怎么会有那么好听的声音?《红楼梦》这本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透过他那抑扬顿挫、醇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把我带入了曹雪芹浩瀚的文学世界。总喜欢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听他娓娓诉说大观园里的人、事、情。经过蒋勋的诠释和解析,《红楼梦》变得立体了,仿佛自己曾在大观园里待过,跟书里的人物似曾相识。听《红楼梦》能引我入梦,经常在半梦半醒间,房里还缭绕着蒋勋的声音,有时竟然梦里也有红楼梦。听了蒋勋的有声书8年,跟他学了些对美的鉴赏和文学写作知识,他的声音能安定我的心……”这段文字的作者,正是已经息影多年转型当作家的大明星林青霞。

  当年蒋勋每个星期五在台北开讲《红楼梦》,林青霞就趁回台探望父亲的时候,每周从香港“打飞的”到台北去听他的课。林青霞在书中曾透露,与《红楼梦》结缘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香港影坛掀起拍摄《红楼梦》的热潮,一年之间有5个版本上映,其中票房最好的是李翰祥执导的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林青霞反串宝玉。但带她真正走进这部名著的,是蒋勋导读的《红楼梦》碟片。林青霞说:“蒋勋是我唯一的偶像,半颗安眠药。”

  追“红楼”

  80后、95后都在粉

  80后成都女孩李丽萨,在朋友推荐下,听完了蒋勋对《红楼梦》的细读,“我主要是跑步的时候,去上班的路上,和临睡前听。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他的角度很新颖、清新,不古板,不纠缠考据,因而更贴近年轻人心理状态。”

  95后大学生听众小婷特别提到蒋勋的声音,“感觉很空灵,再听听其他人的声音,觉得完全不可比。他讲课的生动和娓娓道来,如深夜的电台节目一般带来心灵平静,非常治愈。”

  80后的雯雯是一位专栏作家。她最近也在听蒋勋细说《红楼梦》,“蒋勋从《红楼梦》的文本上有衍生,一些文化‘比较点’很新,比如他曾讲到黑塞的《悉达多》,白先勇的《孽子》,《世说新语》,昆曲《牡丹亭》,电影《游园惊梦》,苏州的园林,还有一些文人画家比如倪瓒、八大山人、嵇康等文化名人的逸事。”

  听之益

  只听不如读原著?

  鲁奖得主周啸天:好过不听不读

  有人说,听别人解读《红楼梦》毕竟不如读原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川大教授周啸天说:“最好当然是读原著,接触第一手书材料。不过,从第二手材料,从改编的电视剧或其他艺术样式走近《红楼梦》,也无可厚非。一个人看原著吃力,听别人转述可能比较轻松,这总比完全不接触要好得多。别人的解读,兴许会刺激你的阅读兴趣,使你产生读原著的欲望。好比读古典诗词,直接读原作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如果开始读不下去,读一读别人的鉴赏,也许就得到了启发,从而引发阅读原作的兴趣,或一发不可收,好处是很大的。所以,从读第二手材料入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记者张杰 实习生沈羽婷)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