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5年5月上
人民网>>传媒>>正文

陆兰婷:舆论监督“现场”如“战场”

李一能

2015年07月01日12:40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什么是调查记者?有人说是“无冕之王”,有人比喻成“为社会亮灯”。但在陆兰婷看来,“没有那么神圣与伟大,不过是把新闻的真实当做自己的灵魂与生命”。

陆兰婷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舆论监督栏目《听众热线》和东方广播电台舆论监督栏目《东方传呼》为阵地,从事舆论监督报道23年。由她采写的报道为老百姓解决了大量的急难愁问题,其中不少问题还得到了上海市领导的关注和批示。

外表柔似水,内心强如铁,是许多人对陆兰婷的评价。作为一名入行23年的新闻老兵,她的很多报道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常有人问她为什么会选择最麻烦最困难的舆论监督报道作为自己的专攻方向,她总是回答:“我心目中的记者就该是这样的。”

首席记者原是半路出家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陆兰婷现在很可能是一名出色的财务工作人员,而非调查记者。1976年,陆兰婷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是在干部学校养了两年猪,后来从事财务工作。虽然财务工作繁杂琐碎,但陆兰婷的性格是天生不怕麻烦,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她心里,却不太喜欢这份工作,成为记者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1984年,她参加成人高考学习新闻专业,1987年毕业后却依然没有机会转岗,原因竟是她把手上的财务工作做得太出色了。曾经有一位领导对她说:“别人都可以,但你陆兰婷,只要我没有退休,你就别想离开财务岗位。”

一直到1992年,她才得到了转岗跑新闻的机会,那一年,陆兰婷已34岁,还没有一点做新闻的经验。有人劝她还是算了,新闻业务零起点,很难和名校新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竞争,但陆兰婷还是坚持自己的追求:“因为我真心喜欢当记者,我也认定自己是块当记者的料。”

也许是看中陆兰婷做每份工作都特别认真的优点,她很快受到采访部的邀请,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记者生涯。她完成了自己在调查新闻岗位上的第一次任务:在商场里完成了对“先涨价再打折”的“促销猫腻”的报道。打那之后,她给自己立下规矩:无现场不新闻,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别人说了不算,你得自己亲自确认。要做到事事有出处、件件无出入,不歪曲、不片面,有根有据。人名、职务、单位名称、数字,细节都要一一核实清楚。”让她骄傲的是,23年来,自己的舆论监督报道没有一篇因为事实有误而产生纠纷。

作为一名“大龄新人”,陆兰婷明白只有勤能补拙。那时她家住天山路,电台在北京东路外滩,她每天抱着孩子坐车到延安东路外滩,再走到北京东路,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就为了抢先听到录音电话,寻找新闻线索。说是抢好线索,事实上却是经常挑走许多人不愿意做的那些“脏活”、“累活”、“苦活”,比如拆迁、垃圾场投诉等。

一个大热天,她接到投诉后一个人跑到郊区足足有五六个足球场大的垃圾场。高温下,垃圾场散发出阵阵恶臭。陆兰婷的鞋子走一遭就报废了。当时,恰好该区的副区长在电台做夏令热线,陆兰婷现场联线,说:“我只是把我看到的现场描绘一下。”“亲眼所见的现场”经过电波传播,正是最有说服力的新闻。

陆兰婷说:“报道好听、解决问题是挑选报道选题的标准,采访难度和采访成本,从来不会去考虑。”几十年如一日“不计成本”的现场报道经历,也让当年那个零起点的大龄职场新人,如今成了上海东方广播中心采访部所有新人入职的“第一关”。年轻人感慨她“太拼”,她却谦称:“34岁从零开始,与高学历年轻人一起跑步,我必须倍加勤奋,希望笨鸟先飞、以勤补拙。”

乔装打扮,深入“龙潭虎穴”

为求取新闻真相,陆兰婷已记不清自己扮演过多少角色。“黄牛”眼里的火车乘客,毒贩眼中为父报仇的强悍女子,不法商贩面前的老板娘,保健品推销会上的花甲老太……都可能是她的百变化身。

揭穿骗术靠智取,更多时候,调查记者需要的还有胆识。有勇有谋方能获取真相,并全身而退。

“做23年调查暗访,接到的恐吓电话不在少数,但我从未心生畏惧,因为知道自己是伸张正义。”但陆兰婷毕竟是女性,再强硬的内心角落也有属于人之常情的脆弱。作为一名电台记者,必须前往新闻第一现场,用声音记录真相。因此无论多么危险、辛苦地采访,她每次都要到第一线,亲耳听见关键线索并记录下来,深入“龙潭虎穴”也是家常便饭。

近两年,信用卡透支、公用事业费欠费等电话骗局有蔓延的趋势,老百姓虽然深恶痛绝,却很难有应对之策。陆兰婷在被骗子骚扰之后,灵机一动:“与其识破骗术后将电话一挂了之,何不将计就计把骗子的行径全程记录下来?这样既是证据,也是教材,能将骗子绳之以法最好,再不济也能给百姓提个醒。”

结果,她佯装上当,一步步诱敌深入,分4天揭开骗子层层递进的伎俩。报道《骗子的自白》播出后,听众直呼过瘾,因为陆兰婷直至揭穿骗局时,采用的都是异常温和的口吻。如此一来,骗子非但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将骗术和盘托出。报道播出后,公安局的刑侦人员也为之震惊,因为他们至今也没有录到如此完整的证据。为此,上海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专程上门拜访讨教,还把暗访的录音刻成光盘,分发到社区,成为加强居民防骗意识的生动案例。上海政法学院也来向电台索取录音,当成法律系学生的辅助教材。

一次,电台接听众举报,说某区有个大型赌场,不但赌资巨大,且参与者也“颇有来头”。对陆兰婷来说,何处有暗流,何处就是新闻报道的线索。接报次日,她乔装打扮成“富婆”,借口找丈夫硬闯赌场。入内后,陆兰婷一边穿行在金碧辉煌的赌场里,一边与紧随身后的赌场老板周旋。在佯装找人未果后,不等老板开口质询,她先声夺人,冲对方大吵:“为什么我老公在这里输那么多钱?”

有人问她,暗访的危急时刻怎可大吵大闹?她答得镇定:“一方面广播报道需要现场实况音响,更重要的在于,暗访需要保留证据。”但听众并不知道,大吵一架过后,她被盯梢近3个小时。报道播出后,这一赌场被公安部门取缔。

被赌场人员包围,陆兰婷并不害怕,因为她知道他们一般不会对女人动手。但是有一次采访,陆兰婷吓得够呛。那是一次深夜进入停尸房的暗访。

2年前,有听众反映,上海某医院不经洗涤和消毒就将病人盖过的脏被子反复使用。投诉人说,这些脏被子都被扔在抢救室旁的停尸间里。为了求证,晚上9点,陆兰婷根据举报人描述摸到了停尸间。四周空无一人,她推开没上锁的门,两具尸体落入视线。“那是用藏青色裹尸袋包好的,放在床上,我当时就感觉心快跳出来了,腿也软了。”陆兰婷明白时间宝贵,取证难得,心率过速也只能硬着头皮入内察看。挪到尸体边找到病人家属所说的脏被子之后,她没有转身离开,而是继续守在停尸间门口角落。直到尸体被拉走,抢救室又推进来一个病人,护工为其擦身后,捡起地上的脏被子直接给病人盖上。目睹这一切后,陆兰婷开启采访机,记录下与护工的每一句对质。

从医院回家那天,不巧丈夫出差在外,女儿住校念书,独自一人在家的陆兰婷打开家里所有的电灯与电视,一夜未敢入眠。但若问她下次还敢不敢去,她一定不假思索,“我是人民电台的记者,为了捍卫社会的正义与新闻的尊严,我不能也不会退缩”。

有胆有识,暗访不怕“碰钉子”

舆论监督报道不好做,但陆兰婷有深厚的新闻功底,有信念,有血性,最重要的是有对党、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采访中,她从来不怕“碰钉子”。

进停尸房的采访让她记忆深刻,但被人威胁的经历更是惊心动魄。她在暗访以“复制手机卡”为名诈骗受害人钱财的违法行为时,为了拿到犯罪证据,她与犯罪嫌疑人约定地点,单独接头。犯罪嫌疑人为了迷惑她,几次改变接头地点,陆兰婷始终沉着冷静,与犯罪嫌疑人周旋,最后戳穿了对方的诈骗行径,并制作了系列报道,使对方诈骗钱财的诡计泡了汤。结果,诈骗嫌疑人恼羞成怒,不断地发短信、打电话恐吓陆兰婷,扬言要断她和她家人的腿和手。她当时心里确实有点担心,但揭露社会丑恶的想法和努力,丝毫没有改变。

在2012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国家真的有7800万的糖尿病专项补贴吗?》的采访中,一个以国家名义推销假冒保健品的团伙为了防止暗访,对每个参加推销会的老人进行甄别,还要带上病历卡和身份证。为了深入虎穴,陆兰婷以代老母亲听课的理由进入现场,跟踪了好几天。为了参加所谓的免费体检活动,她还不得不用轮椅把90岁的老母亲推到了医院验血,最终把推销假冒保健品的过程全部录音。这组系列报道播出后,公安、工商、食药监联合执法,一举捣毁了这个犯罪团伙。

家人朋友都希望陆兰婷不要做太危险的选题,但她说:“如果我有意外,你们就当我是战地记者牺牲了。假如现在需要去战场采访,我第一个报名,否则就不要当记者!”

侠骨柔情,心系百姓疾苦

面对犯罪分子、黑恶势力,陆兰婷毫无惧色冷静周旋。遇到生活困顿的弱势群体,陆兰婷却满怀同情慈悲心肠。“百姓利益无小事,千方百计解民忧”是陆兰婷一贯秉持的工作原则。

陆兰婷在采访中,坚持走基层,不管大事小事,都要眼见为实。农民反映河道被养猪场的粪便污染,她要到养猪场看个究竟;居民反映家中屋顶漏水,她跑到居民家中查看漏水程度,还要爬上屋顶了解情况。

2015年4月2日,接到来自金桥镇金浦小区居民的投诉电话后,陆兰婷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由于搭建出许多集装箱“变装”而来的违法建筑,小区可供车辆进出的道路变得十分狭窄,大大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采访取证,陆兰婷有一套。她仔细看了现场,还想了解这些集装箱背后到底有多少利益驱使。一个租住集装箱的外来人员正蹲着做甜面酱。她也蹲下来,轻声问:“做的是什么?”租户没好气地回答:“耗子药。”陆兰婷接着问:“有饼卖吗?买一个吃。”对方说:“没有。”两度吃闭门羹,陆兰婷依然不走,她用手指蘸了酱试吃,又问:“蛮好吃的。你在哪里卖?以后来买一些。”陆兰婷的诚意渐渐打动了利益受损的租户,对方告诉她租金是每月七八百元。

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来到了现场后,陆兰婷问他们为何放任不管。对方推诿道:“在固定建筑上搭建的违法建筑属于管辖范围,集装箱上搭建属于非固定建筑搭建,不属于管辖范围。”陆兰婷笑着说:“这个回答,我懂了,你也懂的。”寥寥数语,透出来的分量却已足以让对方汗颜。

陆兰婷的身边围着许多当地群众,他们一直用殷切的眼神看着她。而她的表现,似乎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金浦小区的钟阿姨说:“有陆兰婷在,我们相信会很快解决问题。”和钟阿姨一样,这里的居民最担心的是因为道路被堵后引发的一系列后果:“这里住了很多老人,比如救护车开不进来就要出大事的。”

“百姓利益无小事。我是一个民生记者,民生记者就是要反映和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急难愁问题。一篇真实、公平、公正的报道,能为百姓排忧解难。”陆兰婷说。

这样的报道还有很多。

曾经有一个小区通向菜场的断头路几年不通,导致市民买菜要么绕半小时路,要么从河边的护栏翻过去,生活极为不便。一位身患帕金森综合征的独居老人告诉她,因为翻不过护栏,他已经半个月没吃到新鲜菜了,老人说完就哭了。陆兰婷把这段声音做成报道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当地管理部门马上与她联系要解决问题。在得知居民们已经有送菜上门或在墙上开小门的方案后,这位管理部门的责任人连声称:“我们怎么没想到。”陆兰婷则回答他:“如果你们真的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就不会想不到了。”

她的报道秉着“有理有节,与人为善”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有利于党和政府工作的改进、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稳定上。

在一次采访中,文化检察部门取缔了一个家庭黑网吧。网吧的经营者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都是知青子女,带着一个孩子,也没有一技之长,网吧是他们全部的收入来源。面对愁容满面的小两口,陆兰婷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应该到此为止,她四处奔走设法帮小伙子找到了一份修电脑的工作,又把他的妻子介绍到街道工作,让一篇负面监督报道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有一次,她偶然得知浦东大团镇有一个姓郑的初二男孩,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弱智。由于无人管教,他一直在社会上游荡。她连夜赶到男孩家中了解情况,第二天又与学校和教育局联系,多次奔走,终于让失学的孩子重新回到课堂。她还与男孩和学校定期保持联系、定时探望,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终于引导孩子走上了正道。

作为一名记者,真实地还原新闻事件就是本职工作。但陆兰婷认为,记者的职责不仅仅是报道事实,能够帮老百姓解决难题,让一些弱势群体的命运因为她的报道而改变,使社会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成了她对自己的额外要求。新闻事件的记录者、社会矛盾的调解员、法治规范的监督员……陆兰婷的身份每天在不停地切换。

不忘初心,坚守公平正义

陆兰婷说:“可能是与生俱来,我心里有一杆秤,上面写着公平与正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可能十件事里有九件事我也无能为力,但只要是我管的那件事,我就要管好。”

在生活中,陆兰婷并不是爱较真的人,大家对她的评价是“很好说话很和气”,她自己也觉得许多事情过得去就行了,没有必要太一板一眼,这与她的工作风格截然不同。陆兰婷爱漂亮、喜欢养狗、喜欢花草,在她看来,认真工作与热爱生活并不矛盾,只要拿起采访机,她就随时可以从家庭主妇变身成一位认真的女记者。

上海东方广播中心采访部现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新进记者一般都要先到《听众热线》锻炼,而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就是陆兰婷。23年来,陆兰婷带教的记者一茬接一茬。她不仅教会他们采访技巧,更从记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理想的高度来带教,使得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记者能很快进入角色,然后进入其他各个条线采访。

“做了20多年记者,尽做些苦活累活,有人问我到底为了什么,我觉得记者就该是这样的吧,相信公平正义,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好。”陆兰婷依然记得,20多年前那个梦想成为记者的年轻女子,描绘着自己心目中记者的模样:仗义执言、嫉恶如仇、为民解忧、心系天下。

陆兰婷,1976年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现为上海东方广播中心首席记者。先后获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上海市长江韬奋奖,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工作23年来,获得十余项全国和上海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