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5年第6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解释学视域下的《查理周刊》事件

崔先伟  李晓晨

2015年07月01日13:04  来源:视听  手机看新闻

摘要: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新闻传播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运用解释学中“前理解”和解释学循环理论来分析法国《查理周刊》遇袭事件,并且通过国内和法国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倾向对比,给我国的新闻工作以启示。

关键词:解释学;前理解;查理周刊;解释学循环

一、解释学与解释学循环理论

解释学是一个解释和了解文本的哲学技术。被誉为“西方解释学之父”的施莱尔马赫认为,解释是理解的艺术,应以理解本身而不是以具体内容作为解释学的研究对象,解释学本身是为了正确理解、避免误解。

然而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复杂的,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来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代解释学开创者海德格尔提出著名的解释学循环理论,他认为解释者对被解释对象存在“认识预期”,理解活动依赖于理解之前就存在的“前结构”,在“前结构”与解释者的“情境”之间始终存在着理解的循环。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观念也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解释者以自己的视域去理解文本时,就出现了两种视域的对立,只有两种视域相互融合才能产生新的理解。理解是具有历史性的,其认识会有不可避免的“偏见”。“偏见”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因此,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已经在一定的文化历史之中形成的前见,前见或“前理解”规定着人们能够发现哪些问题。在研究解释者的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前理解和解释者可能存在的认识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二、解释学和新闻传播学的关系

解释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在新闻传播中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对新闻事件的理解、解释、呈现和表达方面。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工作者要将事实真实、客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这是新闻行业一直秉承的原则。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来说,是否找准解读的文本以及如何进行解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新闻的传播效果。

历史赋予个体的前见都不尽相同,对同一新闻事实的报道,作者不同的立场和出发点会使读者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新闻工作者的前见和前理解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件价值的理解和判断,新闻从业者的知识修养和专业素质十分重要。

新闻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或多或少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因此新闻作品对事件的解释,不能仅仅局限于事件的本身,还要结合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所处的时代环境,尽可能地展示事件所处的整体环境和各方面细节,在整体和部分的解释学循环之中让受众更加接近新闻的客观真实。

三、用解释学观点看法国《查理周刊》事件

(一)法国媒体报道倾向分析

《查理周刊》是法国一本讽刺漫画杂志,总部位于巴黎。当地时间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报社遭遇恐怖分子袭击,造成12人死亡。《查理周刊》曾多次刊出过调侃伊斯兰先知穆哈默德的漫画,令穆斯林社会非常愤怒,就在事发前,《查理周刊》还刊登了讽刺伊斯兰国家首脑的漫画。

《查理周刊》报社遇袭事件发生后,法国各大媒体纷纷发文表达对伊斯兰恐怖分子的愤怒和谴责。法国《世界报》、《回声报》、法国电台、法国电视台、法新社、《观点报》、《快报》、AEF新闻社、法国Obs、Télérama、Rue89等纷纷在1月7日发出声明,谴责恐怖分子的袭击。法国电台、法国电视台、《世界报》联合发出声明,明确表示“捍卫新闻媒体独立的原则、自由的表达与报导,捍卫我们的民主”;2013年曾遭攻击的《解放报》的黑底头版仅有一句话:“我们全都是查理。”法国总统发表讲话,鼓励民众面对威胁,团结一心。据有关报道说,逃犯还没有抓获,巴黎共和广场便聚集了几万民众,他们举着支持《查理周刊》的纸牌,悼念遇害的漫画家和编辑。不少民众和新闻人表示,这次袭击是对自由表达权的挑衅,言论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应受到恐怖分子的威胁。

法国媒体异口同声地谴责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把这次事件单纯地定义为恐怖袭击,大声宣告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却极少有媒体将报道重点放在杂志社遇袭的原因上。如此带有偏见的舆论“一边倒”的现象发生在法国媒体界是可以理解的。西方社会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法国的伊斯兰移民众多,因为彼此的肤色、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不同,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从解释学的角度看,一些新闻工作者由于具备历史文化赋予的作为理解基础的“前见”,因此法国社会在持有一定认识预期的前提下,对待此事件的理解就带有了固有偏见的烙印,立场和出发点都难以客观。不仅如此,法国媒体以及官方在报道和发言中一直强调谴责此事件中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这一点,和民众的视域相融合,产生了舆论“一边倒”的现象,使这种带有明显偏见的观点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法国媒体与中国媒体报道对比分析

与法国媒体相比,中国媒体大多对此事件持比较客观的态度。在客观叙述事实的同时,国内媒体指出法国媒体关于此事件的报道中的不当倾向,并分析对我国的启示。在谴责恐怖主义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法国媒体极端言论的批判,指出法国媒体避而不谈《查理周刊》遇袭原因,反思言论自由的界限。如《环球时报》发表题为“怒斥恐怖主义不等于挺争议漫画”的社评,新华社评《查理周刊》遇袭“新闻自由要有限度”,凤凰网发问“《查理周刊》巴黎总部遭遇恐怖袭击事件对中国又有何种启示?”。

相比之下,法国的许多新闻媒体对《查理周刊》遇袭的原因视而不见却是有失专业素养的表现。在报道《查理周刊》事件中,许多法国媒体没有选择正确、恰当的“文本”进行解读,即只选择了事实的某一部分而并非全部,因此报道出来的事实有失客观公正,只是传递了狭隘、肤浅的观点,对问题的解决毫无益处,却使得舆论变得更加偏激,宗教矛盾进一步深化,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西方媒体一直标榜言论自由,也一直以恐怖分子行为破坏言论自由而站在道德高地对其进行谴责和批判,恐怖分子制造暴力袭击事件固然值得谴责,但也只是少数人的极端行为,并不代表所有伊斯兰国家的态度。然而因为多数法国媒体解释过程中选择的“文本”不够准确,没有从多个立场出发的多元观点,没有新旧视域不断循环而产生的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把握,也就没有客观真实的报道,很容易激化宗教之间的矛盾,使民众对恐怖分子的反感转移到整个伊斯兰国家中。

(三)对我国新闻媒体的启示

1.媒体要充分认识到前见和前理解对理解活动的影响

因为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存在,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不同的“前见”,在报道中多是深刻揭示法国《查理周刊》遇袭的原因,指出其标榜言论自由的虚伪和激化宗教矛盾的实质。这也启示新闻工作者,要尽力摆脱自身“前见”对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影响,跳出固有偏见看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得到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同时,在理解和解释新闻事件时要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立场和态度,这样才能提出更具深度、更有力度的见解。

2.记者要不断接受多元观点,在新旧视域融合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普利策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新闻工作赋予了媒体人神圣的职责,要想看得远,就要在思想上走在前面。这就要求记者接受多元观点,不断进行新旧视域之间的融合,提高自身修养和水平,才能在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剖析过程中提供多元的视角和观点,创作出具有引导力和影响力的优秀新闻作品。

3.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要结合时代背景,既提供细节又要注重整体

在对《查理周刊》事件的报道中,只有结合法国社会的背景才能认识到恐怖袭击事件背后所反映的价值观冲突问题。媒体只有注重揭示整体背景和事件细节相结合,呈现多方面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才能更接近新闻的客观真实,为读者还原事件的原貌,而不是凭借媒体的话语权去左右读者的思想甚至煽动读者做出过激的行为,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

参考文献:

1.朱连增. “解释学循环”与理解理论的重构[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学版),2003(2)

2.白杨,张培. 解释学方法与新闻学研究[J]. 采写编,2012(2)

3.郭宇,王建平. 解释学方法在新闻传播学中的运用——以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节目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

4.张扬,李丹. 解释学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探讨[J].新闻世界,2013(5)

(作者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