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7月15日电 7月10日下午,“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举行了“高端对话”。来自人民日报和全国31家省级党报的主要领导,围绕“党报评论如何用好‘金话筒’”“当评论遇上互联网+”“激发党报评论的共同体意识”三个话题,刮起了强劲的脑力风暴。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宝善作了闭幕讲话,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全程主持。
天津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杨桂华
以下是天津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杨桂华的发言摘编:
党报评论“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是什么?它首先是“使命共同体”,有共同的使命,党报姓党,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是我们党报的第一责任;它也是“价值共同体”,党报的评论或者为党发声或者为民代言,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呈现,核心最后还是在于价值观;它更是“责任共同体”,我看到其他网站转载党报评论时,都爱在文章前冠以“官媒”“党媒”“党报”,这实际上也点出了党报评论的一个属性,我们是代表党、代表执政党来表达我们的观点,责任重大。
怎么样实现好、建设好党报评论这个“命运共同体”?
很重要一点,是要处理好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关系。科学性,就是如实客观反映真实。我们常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真实不是个别事件的真实,而是整体的真实;价值,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集体利益的一种理性选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利益不同,立场就不同,就会造成“你说你的,我讲我的”,因此,党报评论要非常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坚定立场,遵循根本。
其次,党报评论不光是传达党的声音,还包含着对中国文化整体性的维护,警惕和防止异文化有害因子的破坏,维护其文化生态的良好运行。
第三,要处理好核心价值观和多样化追求的关系。只有客观反映和尊重不同阶层的利益、思想、情感,从中寻找到“最大公约数”,才能起到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
当然,党报评论“命运共同体”还应在机制上有一些更具体的推进,比如说,能不能定期举办论坛?能不能定期举办培训班?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这支队伍对于舆论社会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