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7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创新研究

——以央视新闻创新为例

孙景乐

2015年07月16日16:19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如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竞争加剧,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生活当中,受众如何能够准确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看媒体的本事,关键之处还在于电视新闻创新性,新闻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媒体的产品创新,就是媒体以独家或独到的方式将吸引受众的新闻产品呈现在受众面前以争取更多的受众。本文在主题内容、新闻传播方式和节目形式这三个方面创新研究着手,并提出今后还需解决的问题(即:从业者和受众的媒介素养问题、“公民新闻”的质量和地方政府学好“新闻学”),新闻创新要达到叫好又叫座才是最终目的。

关键词:媒介融合;央视;新闻创新;媒介素养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在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视媒体,这些传统媒体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开始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央视新闻节目的数字化转型体现在新闻报道中的直播中,新闻直播是依照新闻概念延伸出来的。新闻追求“时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直播可以让受众深入新闻现场,感受现场气氛,获取第一手信息。媒介融合发展下,改变了以往现场直播而采取的微博和电话联系,现如今则是采用卫星传输、网络光纤等,极大提高了直播的可看性。提到“可看性”,目前央视新闻节目褪去单调的节目背景墙,而采用动态视频、动画等,且在演播室中采用虚拟演播室背景、高清大屏效果、三维动画传播效果等,在节目呈现上利用数字技术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传统电视新闻的特征

与新媒体相比较而言,传统电视媒体的新闻制作与信息播报是有一定差异的,首先就新闻的制作流程来看,无论是信源的确定,信息的采集,传统的电视媒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新闻信息也来自于一些相对权威的媒体机构,公信力较强。但电视新闻的制作周期也比较长,及时性大打折扣。从新闻的叙事来说,传统的电视新闻叙事结构较为固定,观念也较为单一,并且交互性较差,多为线性单向的传播,不如新媒体新闻的交互程度较高,受众参与度大,反馈机制滞后。从受众和收视方式来看,通常电视新闻的受众年龄偏老,且播出方式是按节目的时序性安排来播出,所以新闻的传播效果较差,且受众较为被动。

仔细分析传统电视新闻的优缺点来说,传统电视新闻创新势在必行,新闻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媒体的产品创新,就是媒体以独家或独到的方式将吸引受众的新闻产品呈现在受众面前以争取更多的受众。结合现代时代背景分析来看,新闻创新不但为自身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而且也是现当代中国新闻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科技快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受众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下情上传的重要方式。在传播技术日益革新的数字时代,需要依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来进行新闻创新。

三、数字电视新闻的创新

创新是媒体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竞争加剧,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生活当中,如何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利用创新手法传达给受众,这才是要着手研究的重点。我们都知道中央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它的每一步改革创新都是有着重要意义。

1.主题内容创新

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而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能创新的。我们所说的在新闻内容中谋求创新,不是要让新闻报道者去凭空捏造,无中生有的“创造”。新闻主题内容的创新则是通过新的视角观察和透视新闻事实、发掘蕴含在这一事实之间的新闻价值,或是通过重新的整合使新闻资料和事实的价值得到更充分、全面地展示。在电视新闻内容、体裁的发现上,可联合互联网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发现新闻线索,以及可利用其交互性,了解受众所想、所关心的方面,打造贴近群众的有价值的新闻,央视的新闻内容创新的关键就在于“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和“积极获取”相结合。

目前央视新闻联播播报的重点是对党和政府的部署、政策、决定进行集中式的、规模性的报道。因此,这类新闻内容一般都比较宏观,不易贴近受众,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决定性的政策进行转变化的报道。而这类报道成败,就是将社会与民生联系起来。通过讲述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透彻分析权威的数据,以一种分析解释性的评论性报道,将国家社会与民生联系起来,让受众了解党的政策,使这些政策能“活起来”。比如央视系列话题“央视红亭子”在清明节期间,各大火车站都会出现一个红色电话亭,主题为“说出你的思念”缅怀逝者,追忆亲人,依托思念。传统的主流媒体这一小小的举动,当人们发现,自己都成为了新闻的主角,他们朴实的形象、语言也成为媒体上最具特色的风景线时,这种贴近百姓、深入生活、具体实际的新闻报道方式就显得尤为亲切和富有感染力,央视推出的这些系列话题被受众普遍接受。

2.手段的创新

新闻的制播创新一直是新闻创新的重点,在全媒体背景下实现多媒体、多屏幕结合的新闻制播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新的制播手段则要实现使广播、电视、网络在线这三种不同形式的新闻平台结合紧密,打造无障碍的全媒体制播流程。

目前各电视台传统电视节目的存储与资源管理,与新媒体内容、资源管理大多数是拥有各自的体系,很难共享。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央视将逐步实现小粒度的资源共享、实现互联互通,而且可突破传统节目的播出理念,构建全媒体的大播出平台,实现全媒体、跨终端的传播。

3.形式创新

数据可以是数据新闻的来源,也可以是讲述新闻故事的工具,两者可兼具。在20世纪60年代,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完全不可思议。拿来当今社会这个观念已经被众多传播学者所推崇。但是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悄然存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又出现了“数据即信息”这种论点,有关于“大数据”、“新媒体”都成为前沿话题,数据的种种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研究。喻国明老师表示:“20世纪60年代的精确新闻报道是经过结构化调查、民意测验等调查得到的,他的及时性和数据的全面性是不够的,而大数据本身就有及时性和全面性等特点,所以与传统的精确新闻报道相比,上了一个新台阶。”

对于新闻联播,人们总会觉得固定思路、固有的版块和设置,或者是同一新闻材料不同的报道方法等,近几年来几乎都没有特色、新颖的新闻播报方式出现。尤其是常规新闻,如:每年的高考状况报道、黄金周节假日出行路况、春节返乡交通情况报道等,要想改变这种常规新闻报道,就得在新闻形式上下功夫。

例如央视每年都要针对春运的客流量进行报道,联合“百度人口迁徙”软件将人们购票的时间、地点、年龄以及起点和终点站进行有效的统计,整合成为春运交通数据库,利用大数据进行事件发展预测,做出精确新闻报道。央视推出的“据说春运”来讲述春运期间那条返乡道路最热门以及“返乡春运大军”的背后故事,采用老百姓能看懂的方式,将大数据展现在荧幕上,让百姓指导大数据也可以如此生动[1]。这种新形势被受众普遍接受。形式创新的目的就是当好信息管家,充分报道资讯帮助受众最快最好的找到相关信息,数据新闻是最好的形式,今后还将继续发展。

四、新闻创新后续问题

1.媒体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媒介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还有待提高,首先,要强化从业人员对数据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并且可以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和统计大量数据和信息;其次,加强从业人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理论学习,用新眼光看待新发展,找出新趋势,并且培养从业人员的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在力求新闻时效性的同时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受众媒介素养关乎“公民新闻”的质量

互联网时代每个受众都可能是传播者,面对信息社会媒介融合下强大信息量的冲击,受众必须提高传媒素养,进行媒介素质教育,培养民众成为主动的、具有批判意识的媒介使用者。

在一些突发事件当中,现场的目击者或是当事人第一时间采集的声音、图像、视频、文字,上传到网络媒体,这给予突发事件第一手信息资料,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传媒业有义务培养并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使之参与新闻制作,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3.让地方政府学好“新闻学”

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最好办法还是公开透明,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准确信息,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现在已经演变为“公开化”、“透明化”的新闻报道模式。

但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方政府在对待中央的大政策上往往并不一定完全买账,至少在一些关系到地方官员和地方局部利益的问题和政策的实施上大打折扣,这是大家司空见惯的行为方式,放到关于各级政府对待当地负面新闻的新闻发布之“透明度”上看,也许并不能乐观,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一样的道理,也是被各级地方政策普遍遵循的潜规则,早已经让民众见怪不怪了。互联网传递信息,那是以秒计算的,而且上面可以图文并茂。这些互联网的优势是所有人都熟知的,可是还是一些地方政府藏着侥幸心理,为躲避责任,掩耳盗铃。所以地方政府是该好好上一上“新闻学”这门课,这也是新闻创新道路上一个任重道远需要解决的问题。

媒介融合是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新闻创新是必然发展路径。新闻创新就是要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发展样态,形成使得官方政府、媒体同行、媒体受众这三方都叫好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央视数据新闻解读[EB/OL].http://www.china-cloud.com/yunjishu/ shujuzhongxin/20140730_41439.html.

[2] 黄宝书,王昊宁.“新闻云系统”与齐鲁台的新闻制播创新[J].南方电视学刊,2011(2).

[3] 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4] 蔡雯.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创新[J].今传媒,2008(10).

[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 数据新闻手册[EB/OL].http://datajournalismhandbook.org/ chinese/.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